「导演香港电影」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

互联网 2023-01-31 15:51:58

最近很多人在问「导演香港电影」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今天神州网就「导演香港电影」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展开分析。

◎李勤余

哀怨凄婉的音乐,细腻忧伤的风格,追念往事的主题……看了《七人乐队》的预告片,眼中满是已经渐渐远去的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曾经风华正茂的香港电影代表人物。

与本片有关的各种新闻也自带感伤的气息。本来《七人乐队》该有第八位导演,但吴宇森因为身体原因被迫退出,目前他正在与病魔斗争;林岭东导演还没等到电影上映就已经去世,本片成了他的遗作;七位导演全程用胶片进行拍摄,目的,当然是为了向过去的峥嵘岁月致敬。

莫非,本片真如某些人所言,是写给香港电影的挽歌?

事实并非如此。别看《七人乐队》的七位导演都不再年轻,但他们的创作力并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减退,灵光乍现之间,香港电影的特殊魅力尽显无疑。不仅如此,本片还让导演们回归初心,拍出了久违的先锋感、实验感。

和票房成绩一路飙升的《独行月球》相比,本片的商业前景恐怕不容乐观。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静下心来,感受一下香港新浪潮电影时期的浪漫,品味“菲林电影”独有的质感。香港电影也许不再辉煌,但它依然顽强地“活着”。

香港导演们坚守的精神符号

在《七人乐队》的七部短片里,最晦涩难懂的无疑是谭家明的《别夜》。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女方一家要移民海外,一对恋人不得不承受离别之苦。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却被导演赋予极为复杂、丰富的隐喻——是这对青年男女在为找不到精神归宿而痛苦?还是他们正在为无法做出选择而纠结?

如何解读其中意蕴,未必有一个标准答案。但令人欣喜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谭家明从未放弃“虐恋情深”的主题,一如他早年的《杀手蝴蝶梦》《爱杀》。尽管这部短片对观众来说并不友好,但恰恰说明,《七人乐队》绝非一部应景之作——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些香港导演们始终在坚守自己的精神符号。

这一点也体现在许鞍华的《校长》和杜琪峰的《遍地黄金》里。前者平淡、克制的叙述会让人联想到《桃姐》《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等电影,虽然故事几乎连一点波澜都没有,但导演还是在不动声色之中呈现了香港特有的人情味。

后者更是惊喜。在篇幅和场景都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杜琪峰竟然依靠三位人物的对话就营造出了惊心动魄的气氛和意想不到的转折。而短片的主题更是耐人寻味——在飞来横财的诱惑下,人们还能不能保持初心?尤其是还有没有对弱者的同情和关怀?这不就是《夺命金》的复刻版?这些短片不光证明导演本人宝刀未老,还说明香港电影里的经典母题放在今天,依然可以常讲常新,迸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就拿洪金宝的《练功》来说,影片的显性内容非常简单,简单到让观众有了戛然而止的感觉。但身为功夫巨星的导演只讲年少时的一段练功往事,而不讲成名后的辉煌传奇显然是有深意的——在看得见的成功背后,总有看不见的努力和付出。这不就是香港的“狮子山精神”么?尽管略显俗套,但这个主题不会过时,仍能触动观众的心。或许,这正是《七人乐队》继续坚守香港电影精神符号的意义所在。

香港电影与时代的对话

《七人乐队》不可避免地带有“怀旧”的标签,也会把镜头不自觉地对准已然逝去的记忆。但是,导演们没有沉溺在感伤的情绪里,反而用豁达和积极的态度展开与时代的对话,展望香港电影的未来。

林岭东的《迷路》没有了枪林弹雨和兄弟情义,但不变的是他对香港真挚的情感。导演没有回避时代变迁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巨大冲击。任达华饰演的父亲在香港街头迷路时,竟然是一位说普通话的路人为他指路;父亲不知道路该怎么走的时候,儿子给他发来的定位竟然是在微信上。这些十分明显的细节配合任达华手中的相机和老照片,要表达的当然是香港的“变”。

但林岭东并不认为现代城市的发展和传统文化的存续是一对无法化解的矛盾。对待儿子和其朋友们的“新潮”,他的回应很开明:“年轻人,将来是你们的世界,由你们做主。”短片中的车祸来得很突兀,但也引出了父子两代人对生活真谛的共同感悟:幸福的生活,本来就很简单。在短片里反复出现的渔村或许就是导演的隐喻——尽管一切都在变,但只要香港人在乎家庭和亲情的传统还在,就不必惧怕未知的未来。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袁和平的《回归》。短片没有正面描写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反倒花大力气去描写祖孙之间的深情。最后,孙女愿意向爷爷学习传统功夫,爷爷也承认了汉堡的美味,终于穿起了夏威夷花衬衫。看到这里,才明白八爷的用意——有差异不可怕,重要的是学会互相理解。一家人如此,香港电影也不例外——没必要过度感慨风云变幻、沧海桑田,重要的是如何理解这个时代。正如《迷路》里的任达华念叨着的,“不发展又怎会有进步呢?”

徐老怪的《深度对话》确实够“怪”,天马行空到了偏题的地步。但他的洒脱和飘逸,也不失为对香港电影最好的祝福——谁在看,谁又在被看,我们或许本来就分不清,就好像电影该怎么拍,谁又能说得清?站在医院窗外的徐克和许鞍华正在用插科打诨提醒我们:香港电影的未来,不需要由谁来杞人忧天。在戏谑和欢乐的气氛中,《七人乐队》也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谁来接班“七人乐队”?

如果说七位导演对香港电影的前景抱有乐观的态度,那么看完整部电影之后,还是会让人产生一丝忧虑:谁能来接班“七人乐队”这一代电影人?

七部短片里,最出彩的几位角色,无一不是由香港老演员担纲的。元华不靠功夫也能把一个爷爷的慈祥表现得淋漓尽致;吴镇宇演的校长会把最深沉的情感藏到深夜;更不用说张达明出场不过几分钟就让人过目难忘……

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年轻演员的集体拉跨。《迷路》里,饰演儿子的演员根本接不上龚慈恩和任达华的戏,成了实打实的背景板;谭家明的《别夜》很有点《花样年华》的味道,但两位主演生硬的表演实在很难和梁朝伟、张曼玉相提并论。

想到不久前上映的《神探大战》,担纲主演的还是刘青云;之后上映的《明日战记》,也还是古天乐和刘青云那两张熟面孔。这两年,港片阵容的审美疲劳可谓有目共睹。不能说香港电影没有新一代人才,《浊水漂流》的导演李骏硕、《金都》的导演黄绮琳,都让人眼前一亮。但不得不承认,后来者和他们的前辈之间,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

“七人乐队”们共同书写的传奇,将永远铭刻在香港电影史里,但他们终究会潇洒转身、退出江湖,那么,之后的故事该如何续写,又由谁来续写,我们都在期待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