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万元」什么是资金来源(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

互联网 2022-03-24 10:32:49

今天,神州网给大家普及下关于「现金万元」什么是资金来源(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的知识。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第十条提及“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的规定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引发关注,甚至冲上了微博热搜,网友们评价不一,但绝大多数还是支持的声音。

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你准备好了吗?个人存取现金超5万元需登记资金来源,你准备好了吗?

那么,为什么要发布这一《办法》呢?日前,有关部门负责人给出权威解答:主要目的是预防和遏制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群众资金安全和利益。

新规不会影响市民正常现金存取款业务

我们先来一起细读这一《办法》,了解其中与老百姓直接相关的内容吧。

《办法》提到,金融机构将对单位和个人银行账户增加管控,尽职调查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其中,对个人存取现金、汇款等相关业务作出了规定——即个人办理单笔5万元以上存取款业务,需登记资金的来源或者用途。

具体来看,3月1日以后,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自然人客户办理人民币单笔5万元以上或者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现金存取业务,都需要登记居民资金的来源和用途。

“会不会需要提交很多证明,这样子会不会很麻烦呀?另外对大额的现金存取会不会有限制啊?”“登记后我们的隐私会不会流出去啊,会不会不安全啊?”采访过程中,市民肖先生和邱女士均表达了对这项新规的疑惑。

记者随即咨询了嘉兴某金融机构网点相关负责人,其表示:“新规不会影响市民正常现金存取款业务,业务便利程度亦不会受到影响,同时银行也会根据金融监管法律的要求建立严格、完备的客户信息保密制度,市民不用担心隐私泄露的问题。”

据该负责人介绍说,其实此次《办法》出台之前,市民在柜面办理5万元以上存取业务时也是需要出示身份证的,只不过现在新增了“了解并登记资金的来源和用途”这一内容,目的是为了预防和遏制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

“签个字,登记一下,几秒钟的事,自己的钱怕啥!”“新政策对于普通老百姓影响不大,大家光明正大,没做亏心事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支持新规,主要是为了规范管理,打击不法分子洗钱。”“行得正坐得端,登记就登记,反正我没有非法所得。”……

记者看到,对于该《办法》的出台,网友们更多的是支持的声音。

登记资金信息可预防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

“为何登记资金来源和用途可以预防和遏制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呢?”在支持的声音下,记者也看到了一些网友的提问。

为此,记者咨询了人民银行嘉兴市中心支行反洗钱科相关负责人,其表示,近年来,电信诈骗、非法集资、非法传销、跨境赌博、地下钱庄等违法犯罪活动较为猖獗,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利益。其中,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犯罪分子利用现金匿名、难以追踪的特点,偏好使用现金进行交易活动。

“因此,加强办理大额现金存取业务时对资金的来源和用途作了必要的了解和提示,可有力防范电信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该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仅2021年,我国公安机关共侦办电信诈骗案件37万余起,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

其实,近年来,嘉兴公安也打击破获过多起洗钱犯罪案件。去年4月,港区公安摧毁一诈骗、洗钱犯罪产业链,抓获6人,追赃81万元;去年5月,海宁警方打掉了一个专门为境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洗钱帮助的团伙……

另外,对于《办法》出台后会不会对市民造成不必要的影响,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也给出了权威回应:

正常情况下,金融机构不需要客户填写信息或者提供证明材料,金融机构在简单询问了解后即可直接为客户办理现金存取业务并登记相关情况,只有发现交易明显异常、有合理理由怀疑交易涉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时,才会向客户进一步了解情况。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指导金融机构制定实施细则,在认真履行反洗钱义务的同时,要严格执行最少、必要原则去了解登记客户信息,不得增加客户负担。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等现金使用较多的群体,金融机构要主动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服务。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加强防诈防骗和金融知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