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规模」什么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哪些)

互联网 2022-03-17 11:01:21

今天,神州网给大家普及下关于「财政政策规模」什么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哪些)的知识。

今年经济稳字当头,担任稳增长重任的积极财政政策备受市场关注。

2月18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人民日报》发表《不断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效能》一文,其中详细阐述了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内涵要求,这包括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保持适当支出强度,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等。

减税降费仍是首选

积极财政政策也被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近些年一大特点就是实施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十三五”以来中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8.6万亿元,这超过了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近些年减税降费减轻了企业等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市场活力,对应对困难挑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了关键作用。

刘昆在文章中表示,要实施好组合式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实惠。围绕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坚持以阶段性政策为主,与制度性措施相结合,兼顾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需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

为了应对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财政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国务院已经确定一揽子减税降费政策,比如延长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政策,加快中小微企业购置设备器具折旧年限,对餐饮、零售、旅游、交通客运等特殊困难行业,加大税收、社保费减免力度等。

由于去年减税降费规模约1.1万亿元,而今年中央要求力度更大,多位财税专家判断,今年减税降费规模将再超过1万亿元。

这从地方的预算报告中也能得到验证。比如,湖南省2021年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称,去年湖南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超过240亿元,由于今年将实施力度更大的减税降费政策,湖南预计今年全年新增减负超过400亿元。

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积极财政政策另一内涵正是扩大财政支出,以提振需求,带动消费,保障民生,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刘昆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为此,财政赤字要保持合理水平,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大力优化支出结构,重点支持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重大战略、现代农业和“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

此前多位财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预计今年财政赤字规模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不过财政赤字率(赤字规模占GDP比重)可能比上一年略微下降,在3%左右。尽管如此,由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长,总体财政支出规模更大。

由于去年财政超收,财政支出低于预期,机构预计有近1万亿元左右结余资金可在今年使用,这为扩大财政支出提供支撑。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22亿元,继续创历史新高。去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13661亿元,相比上一年略有下滑。

从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类项目支出增速来看,科技支出增速最高(7.2%),规模接近近1万亿元。刘昆在上文中要求,今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足额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资金需求。

除了科技支出外,民生类支出依然是财政支出保障重点。

刘昆在上文表示,继续大力支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疫苗药物研发、免费接种等工作。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适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等。

专项债拉动投资

为对冲经济下行,积极财政政策另一大特点就是扩大政府有效投资。而政府投资资金一大重要来源,正是地方政府发行的专项债券。

刘昆在上文中表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的要求,按照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原则,确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优化债券使用方向,重点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为了尽早发专项债资金效益,拉动有效投资,财政部去年底已经下达了1.46万亿元新增专项债资金,今年1月份地方发行了其中的4844亿元专项债,机构预计一季度能全部发完。结合去年第四季度1.2万亿元专项债资金部分结余到今年使用,市场普遍认为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会明显反弹,推动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刘昆要求,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做深做细项目储备,合理加快使用进度,确保债券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对投资的拉动作用。

地方政府债券可以发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但与此同时也要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这同样也是“稳”。

刘昆强调,今年持之以恒加强风险防控。持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完善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抓好低风险地区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

财政防风险除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外,另一大风险就是防范基层财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风险。

2月17日,财政部召开视频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县区财政平稳运行工作。会议提出,各级财政部门要把保障县区财政平稳运行作为今年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

为了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中央财政也将大力支持。

刘昆在上文中要求,较大幅度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加大财力下沉力度,省级财政要切实担起主体责任,向基层倾斜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