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指数」什么是基差(IC上市以来的基差变动回顾与分析详解)
今天,神州网给大家普及下关于「快速指数」什么是基差(IC上市以来的基差变动回顾与分析详解)的知识。
中证500股指期货(IC)自2015年4月16日上市以来,受到投资者的广泛欢迎。特别是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IC整体持仓量、成交量均出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0年9月30日,双双达到日均20万手的量级。
IC成交活跃度不仅在时间序列上快速上升,IC占所有股指期货(IC+IF+IH)的比重也快速提升,持仓量、成交量从期初的不足20%,稳定在目前的约40%。同时,相比IF与IH,IC标的指数本身(中证500)以及IC各合约基差的变动幅度与绝对水平也往往较大。
下文着重讨论中证500股指期货的基差变动,并试图给出相应的情况说明,希望能帮助投资者对IC的基差定价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从上图来看,中证500股指期货基差的绝对水平以及变动幅度均较大,即使进行了分红处理,整体情况也没有出现明显改善。
为了能够使用单一指标代表股指期货基差水平,我们先对各合约进行分红调整:各合约分红调整基差=各合约基差+真实分红点数,再对分红调整后的基差水平进行年化处理:
这里为了避免最后交易日的影响,对剩余交易日进行了+1处理。在此基础上,根据合约持仓量水平进行加权:
从上图可以较为明显地看出,IC年化基差率整体和标的指数呈正相关,但在不同时间段的相关表现相差较大。因此,下面进一步分段分析。
阶段一:2015年4月16日—2015年9月2日。
IC基差与标的指数整体正相关。期初,随着牛市进一步发酵,IC的持仓量、成交量以及基差同时出现快速大幅上涨,反映出场外新增多头的热情充沛。等到6月初,期指整体持仓不进反退,同时伴随着基差快速下降,尽管此后标的指数仍旧上涨到6月中旬,但衍生品投资者已经逐步撤退。6月中旬开始,指数在高位出现快速下行,其间振幅放大,期指端受到多头进一步撤退以及期指日内T+0交易持续增加的影响,整体持仓量和基差继续下行,而成交量持续放大。7月上旬,期指受到涨跌停板的影响,全天绝大多数时间停留在板上,成交量陡降,此阶段基差变动较小。8月初,随着标的指数开始第二轮快速下行,期指基差也出现第二轮快速下行。
阶段二:2015年9月7日—2016年2月29日。
2015年9月7日,中金所限仓政策出台,绝大多数集中席位的空头仓位被迫平仓,期指基差出现快速上行,直到2016年年初期指基差均与指数呈正比。2016年1月底再次出现与2015年6月初相似的情形,尽管指数仍在持续下行,但期指基差不降反升。同时,持仓量在限仓的大环境下也出现了快速上行,衍生品投资者“用脚投票”,表达出对现货指数超跌的观点。
阶段三:2016年3月1日—2018年11月30日。
随后期指进入了长达两年半的缓慢修复行情。在此期间,中金所在2017年三度松绑股指期货限仓政策,但政策力度有限,对市场影响不大,期指持仓仍未回到限仓前的高点。这两年间,时间维度成为主导基差变动的主要力量:当指数振荡或上行时,期指基差快速向上修复;当指数快速下行时,基差短暂扩大。此阶段期指市场交投低迷,以存量资金空头对冲以及众多小账户多头“吃贴水”为主要持仓,基差呈现出明显的波浪形特征。
阶段四:2018年12月3日—2020年10月29日。
时间来到2018年12月3日,中金所大幅下调IC保证金从30%至15%。IC持仓量自此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此阶段期指基差完全由新增持仓主导。在此期间,指数共出现三次快速上行,分别为2019年1—3月、2019年12月、2020年6—7月,三次指数上行均同步出现了期指基差的快速修复,并且在行情稍有冷却(回调或振荡)时,均出现了持仓量下降以及基差迅速扩大的现象。由于多头“打一枪就跑”的谨慎心态,导致基差常出现脉冲式的变化。
然而,对于整体基差水平,第四阶段与第三阶段的时间主导不一样。由于股票T+0交易的盛行,除了快速上涨下的多头投机仓位带来的基差修复,只有在行情窄幅振荡下,T+0收益降低,空头退出,从而缓慢修复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