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木屐」孙存蝶拾黄金(孙存蝶拾黄金全本mp3)

互联网 2023-01-31 16:00:04

最近很多人在问「西安木屐」孙存蝶拾黄金(孙存蝶拾黄金全本mp3),今天神州网就「西安木屐」孙存蝶拾黄金(孙存蝶拾黄金全本mp3)展开分析。

西安城区的西北隅,有一条南北长约800 米,宽约5 米的普通街道,曾经用过名字大桥街,铁炉街,铁炉坊,沙家挢,前卫街,今天叫洒金桥。

洒金挢的名字变化这么大,那么它沿革的历史也就比较的悠久。追溯到一千三百年前的唐朝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 一762 年),在此曾宴请群臣,由桥上向下面的群臣堆中洒金币。不知那个场面多么的可笑而无奈。可笑的是大臣们怎么想自己的处境,无奈的是自己真的一点颜面没有吗?在唐朝这里曾经洒过金,但是,还不叫洒金桥。可能以后官员们走到这里会是什么滋味,实在难料。秦腔丑角孙存蝶演的“拾黄金”。据说是在洒金桥感发而演,他可能认为有洒金的地方,就可以拾到黄金。其不过是南柯一梦。他的表演给洒金的地方带来了悲哀。天上那会掉馅饼。清朝末年,从沙家桥改为洒金桥,可能性比较大,沙字与“杀”字偕音,改为“洒”字。洒什么呢。洒什么都不如洒金,开个空头支票。所以就叫了洒金桥。

在西安,还曾经真有过可以称之为洒金的地方。那就是与洒金桥平行的,在城区东北隅一带的解放路。解放路是西安早期较繁华的商业街区。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条街上有西安零售百货业的巨头,西安民生百货大楼和西安五金交电公司。那个时期的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家电,供应紧张。电影《你好,李煥英》中买电视机的场景,比较滑真实。可是,还有比它更精彩的。我的爱人在东郊一企业上班,厂里的职工大多数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从广东一带来的。改革开放后,他们的海外关系都冒了出来,有些人托海外的亲戚朋友,代买电视机,电冰箱 和洗衣机。那么大的物件,有人为了能搞回来,肩扛背驼,闯关夺隘,也要漂洋过海的带回来,他们那辛苦执着的场景,看不到。但他们在同事朋友面前炫耀得意之情,使别人很是羡慕不已。在我们西安有两家电视机生产厂,牌子是海燕和黄河电视机。可是,他们自己厂里的人,尚且都不容易买到,何况别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西安民生百货大楼,在一次营销活动中决定在解放路上空撒电视机购物票。那时的一张电视机购物票,还没有手掌大,有几两重,社会上就卖到五十元一张。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改善了,对娱乐的追求也更浓了。上空撒电视机票那天,解放路从南到北,人群涌得满满的。有些人说,仰着看天,脖子都酸了。盼着自己拾到撒下的购物票。这才是真正的洒金。这里没有桥,但确是曾经真正的洒金街。

随着我国社会向繁荣富强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更大的进步。航空,高铁,高速公路及轨道交通的大力发展。使老百姓的生活充满了幸福感。随处的道路平整了,环境优美了,出行更便利和舒适。我常常与老朋友们在一起议论,全部异口同声称赞,这是我们的党和政府洒下的金,用这些洒在大地上的金,实实在在使老百姓感受到了福祉。上世纪五十年代,西安大街的马路是鹅卵石铺就的,记得小孩时,在钟楼下,从西大街路南側的涝巷过马路到路北的社会路,为躲避急驶的马车,被石子拌倒,摔了跤,前额头碰在鹅卵石上,划出了一条口子,至今额头上留下了难忘的印记。那时候,有像今天这样的马路,是不会留下终生的记忆。还有件事情,使我一直弄不明白。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辽宁省大连市,那时叫旅大市,指的是旅顺和大连两地的缩称。一个从内陆初次到沿海的人,看到许多日本男女,穿着和服,脚上踏着木屐,在最繁华的青泥洼大街上走。那是木屐,在地面碰撞发出“哒哒”的响声。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想,上世纪五十年代上小学时,我也穿过木屐。在我们秦地,它还有个实实在在的名字,叫“泥基”,发音叫“泥劲”。听这名字也就尽知一二了。但是,他们制作的那么精致,真是用心良苦,可也是木屐。我们不是每天穿着在大街上走,而是雨天踏泥踏水。记得那时,下雨天,西安的大街小巷到处水和泥,天睛后是泥和水。人们买不起胶鞋,就是穿木屐。第一次去户县农村一位朋友家,屋檐下,摆着許多大小不等的泥基。他们说这是雨天出门穿的,总比光脚強多了。“木屐”,这个东西,在日本人那里是奢侈品,在我们这里却是如此用途。在大连的大学里上学,那时同窗的四川男同学们,许多时间都是光脚板走路,他们说“这路这么平这么光,穿啥子鞋子么”。大家都叫他们铁脚板俠。路平坦,路平光,穿什么都可以。所以,我一直对路的状态比较留意。

西安的马路,由看上去像是凸麻子的鹅卵石路,变泥基为有隔离沟波式的水泥路,到今天坦光平整的彩色沥青路。路的道旁绿树成荫,花草争艳。路上有花,花中有路。这是党和政府为咱老百姓洒下的金,祖国大地到处都是洒金路。

洒金的桥上,又能洒下多大面积的金呢。

王文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