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雪花」何处躞蹀黄金羁(黄金何处无)
最近很多人在问「李白雪花」何处躞蹀黄金羁(黄金何处无),今天神州网就「李白雪花」何处躞蹀黄金羁(黄金何处无)展开分析。
从11月6日下午开始,北京全市先后经历了雨雪转换,终于在夜间迎来了2021年冬天的第一场降雪。有人说,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这句话真是妙哉。大概,一下雪,每个人都成了诗人。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 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王维年少时,他就写下著名的诗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但这位后来被诩为“诗佛”的王摩诘一生都生活在北国,他的相思植根于北国。
身在北国的王维,对雪情有独钟。《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写于一个下雪的冬日清晨。寒冷的更声已经传报拂晓时刻,隔窗听到风声乱撼着窗前的丛竹,推开门,眼前只见大雪盖满了对面的群山。雨雪霏霏,飘洒在空中,使那深长的小巷更加宁静,皑皑的积雪使人更觉庭院宽广清闲。在这样的雪景中王维想到了好友胡居士,想必他正坦然地高卧在家中,柴门依旧紧关。
同样的大雪,王维还写下了《雪中忆李楫》:
积雪满阡陌。
故人不可期。
长安千门复万户。
何处躞蹀黄金羁。
王维的边塞诗尤为著名。“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这些诗句生动展现了冬日里边疆将士的疾苦生活。
咏雪
清 郑板桥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世人皆知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他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三绝”,诗篇文采斐然。
然而一二三这样数数也能算作诗?这首《咏雪》的背后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大雪天,郑板桥路过一处凉亭,见有人赏雪饮酒,他在一旁听了很久,却没有发现他们吟出一句好诗,知道这伙人无非是附庸风雅,半通不通。郑板桥此番行来,一直在寻思着治疗咳嗽的药方,未料那伙“文人”有兴邀他入座,饮上几杯,并邀请他吟诗。郑板桥正想着药方里的枇杷叶该用几片,于是脱口而出:“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那伙人听了,捧腹大笑:“这也是诗呀!”
郑板桥这才发现自己失言:“你们是要诗呀?好,好,请听三四句好了。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原来第一二句确实不像诗,三四句却是绝妙诗句,意境极佳。“文人”中有人站了起来,想动问他是何人。得知他就是名闻遐迩的郑板桥时,又纷纷离座,上前请安,刮目相看。
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的,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意境全开。人呢,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中了。
如果你嫌这首诗的文字没有美感,郑板桥“诗书画三绝”的名头也不是白来的。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郑板桥这一首《山中雪后》,你是否满意?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唐 李白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果然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眼中的雪不同于别人眼中的银装素裹、清新静谧,一句“雪花大如手”,再加上简单直白的嘲笑朋友不喝酒的诗名,想想不禁惹人发笑。
大地一片雪白,风色寒厉,纷纷的雪花片片如大手。笑死了陶渊明,就因为你不饮杯中酒。你真是浪抚了一张素琴,虚栽了五株翠柳,辜负了戴的头巾,我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当时李白访问历阳县,正值大雪纷飞,县丞设宴招待李白,李白席间频频举杯,赞赏历阳山美、水美、酒美,可惜就是人不“美”——没有人陪他喝酒。豪迈的人眼中景色也是豪迈的,值此雪景怎能不喝酒?于是席中赋诗《嘲王历阳不肯饮酒》,豪情万丈,景象怡人。
将雪花说成“大如手”,李白还有没过瘾,他还曾写过“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样的诗句。
梁实秋打趣地评这句诗:李白句:“燕山雪华大如席”。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白发三千丈”之类。据科学的报导,雪花的结成视当时当地的气温状况而异,最大者直径三至四时。大如席,岂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个人盖住?雪,是越下得大越好,只要是不成灾。
当然,诗仙李白也不是没有认真地描写过雪景:
清平乐 · 画堂晨起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这首词是李白晨起忽见雪花漫天飞舞,皓色茫茫,有感而作。从他的用词和描摹的景象来看,当时李白的心境定当极其开阔疏放,不知是否又是一首酒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