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行业」如何买基金(2022年基金该怎么投)
今天,神州网给大家普及下关于「基金行业」如何买基金(2022年基金该怎么投)的知识。
虎年虎虎生威,大A也威了一波!
节后首个交易日三大股指集体上涨,上证指数更是涨了2.04%。开门红是好兆头,但整年行情能不能都这么威还真不好说,毕竟年内美联储加息预期压顶,今年股市不容过分乐观。
也有不少人认为,国内提前预判了美联储的预判,2021年1月就开始做了收紧货币的动作,为日后的宽松留出了空间,预计今年货币政策将会维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A股机会满满。
但投身股海多年,大伙心里也有数——就算A股虎啸生威,散户还是很难“如虎添亿”。
中国基金报联合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做了一个2020年度基民大调研,发现哪怕是在2019年、2020年的结构性牛市中,还是有14.63%的基民亏钱。
亏钱的主要原因:
一是持有基金时间过短,喜欢追热点频繁交易;
二是行情大幅波动时,容易被情绪影响,盲目操作;
三是市场大涨时,经常忍不住高位跟风买入。
叶檀财经一直强调,打理财富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哪怕是买基金,虽然是把钱交给专业的人士打理,自己也要时刻学习,才能知道什么时候买、买什么、什么时候卖,养成理财好习惯才能理好财,让财富稳健增值。
很多小伙伴试过学习理财知识,但各种枯燥乏味的专业术语、模型图表容易把人绕晕,看了后半段就忘了前半段。
我们留意到,2月8日,蚂蚁财富上线了投教类脱口秀节目《大咖对对碰》,不仅有知名财经评论员马红漫和管清友,还有8名基金经理坐阵,更是邀请了脱口秀演员呼兰、奇葩说辩手陈铭,共同探讨“2022年基金该怎么投”。
看完第一期下来,真心推荐大家去看看这个节目,完全没有以往投教课程刻板的痕迹,全程轻松幽默,又能学习到基金投资的正确姿势。
要顺利又舒心地抵达旅途终点,得先确定出行工具,是坐飞机、高铁、自驾、还是骑上心爱的小摩托?
同样,要抵达理财目标的终点,就得先确定买什么。具体到基金上就是,到底买哪些基金?买错了,等于1000公里的路程,你却骑了小摩托,不仅累,还不一定能蹭到终点。
我们经常说,基金是长线投资,要选那些市场空间广阔、成长性高、前景大的行业来投资,分享行业长期成长的红利。来听听《大咖对对碰》里的大咖们怎么说。
2021年下半年开始,医药板块摔得鼻青脸肿,手持医药基金的小伙伴已经亏到怀疑人生,一度想割肉离场。
但广发基金名将吴兴武在节目中就讲到,医药行业长期来讲是个好行业,这是一个很适合投资的行业。
为什么呢?
从需求端来看,人口老龄化和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医药行业有消费升级的逻辑;
从供给端来看,医药行业有各种各样的属性,涉及众多子行业,有些子行业科技属性比较强,有些子行业重服务模式。
需求好、供给端有差异,就能选出龙头公司,对有差异的公司进行投资。从供需角度看,医药是个朝阳行业,确实值得长期投资。
只是任何行业都会有局部干扰,比如产业政策发生局部调整等,会影响板块的阶段性表现。忽视短期震荡,熬过寒冬即是春。
这也给持有医药基金的小伙伴吃了一颗定心丸——医药行业没毛病,不要在下跌调整时割肉。
易方达基金经理林伟斌则认为,如果说2021年投资主线是绿色能源,2022年的主线就是数字经济,从政策、投资逻辑上都非常值得看好。
就像他说的,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第三大主要经济形态,也是新的组织方式、生产方式。
同时,十四五规划还提到,到2025年数字核心产业要占到GDP的10%,这就给数字经济带来很宽很高的增长空间。
没有枯燥的概念普及,直截了当告诉你为什么这个行业值得看好、逻辑在哪里,对小白来说非常友好。
而科技先锋周克平,当然就是继续看好科技了。
他讲到,2015年以来,中国以半导体芯片、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为代表的几个行业,出现了成批海归科学家回国,这个现象可以称为“新两弹一星”,可以给国家经济体注入新活力。
这期间很多优秀的科技公司慢慢跑出来了,并且在2018-2021年里经历了完整的货币周期,经历了风吹雨打,产业地位大幅度提升,这些高质量证券会成为未来投资重要的部分。
同时,2018-2021年期间,货币周期下,这些科技公司、尤其是新上市公司,经历了大幅度减持和调整,估值得到消化。高质量证券叠加合适的估值,这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他讲的一句话让人忍不住想点赞投币关注三连:
“从更大视角,科技赛道在未来大概率,中国会和美国一样,成为中国沪深300指数里面最大的权重,也是公募基金或者整个投资者配置最大的比例,权重的板块。”
不同的基金经理看好的赛道不尽相同,但这些行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国家重点支持发展、行业成长空间大。
这一part下来,不仅清晰明了地给基民指明了投资方向,还传递出一个投资理财的好习惯——要有资产配置的理念。
值得投资的行业不止一个,买基金没必要盯着一个行业梭哈,可以分散配置不同的好行业。在单个行业下跌时,其它行业基金的上涨能抵充或减少整个组合的亏损,平滑收益,带你平稳渡过震荡行情。
出行工具选好了,新的问题又来了——什么时候上车?
出行太早,占用了原本应该拿去做别的事情的时间,机会成本很大;出行太晚,错过上车时间,车票作废。
很多小伙伴买基金也一样,大跌时不敢买,等行情火爆起来时才蹦高高冲进场,结果往往是站在高高的骨堆旁边,听庄家讲那过去的事情。
像某只半导体基金,2019年一季度业绩起飞,到2020年三季度规模暴增到最高,而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半导体行情大幅回调,基金净值一路狂泻,基民纷纷割肉逃跑。
追涨杀跌,真的是基民逃不掉的宿命吗?
《大咖对对碰》里,大咖们又给我们支招了。
奇葩说辩手陈铭不是金融业内人,他以前就提到,自从老婆买了基金后,他每天3点看下当天的行情走势,就知道该用什么姿势进门了
那作为一个理财小白,他自己是怎么买基金的呢?
他讲到自己2008年买的一只基金,但后边忘记了,想起来的时候一看,基金居然惊喜翻倍了!
可能是这个经历让陈铭悟到了——
“基金和结婚一样,结完了要忘记自己结过......像我和我老婆结婚一样,结了就忘了,像一直在恋爱。”
2008年正好是轰轰烈烈的大熊市,在这期间买入就好比刚上车就开始带你冲刺90°直角下坡路,亏到你头皮发麻。
陈铭告诉我们的上车时点其实就是,大跌时也可以上车,但要忘掉短期的涨涨跌跌,耐心长期持有,不要陷入人性的漩涡中,想开一点、忘掉一点,最后会有甜蜜蜜的惊喜。
国泰基金的基金经理梁杏,和陈铭的看法挺像的,她讲得文艺又好记——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凡是大跌,皆好补仓。”
具体来说,不要在冲顶左侧开始定投买入,因为在上涨过程中,你的成本会不断上升。如果在右侧、也就是下跌时做定投,可以一路摊低成本。
换句话说就是,买跌不买涨,分批买入,越跌越买。
这也是叶檀财经一直和大家讲的,用定投的方式参与权益基金投资,在下跌行情中不断摊低成本,等行情回暖,基金大概率能更快回本、盈利。
梁杏讲到,大消费代表比如食品、饮料、医药波动调整很大,可以耐心做定投。而像大科技板块有即涨即跌的特征,除了定投以外,比较适合风险偏好度高的投资者。
总的来说就是,选好赛道后,做长期分批定投买入,越跌越要坚持买入。在这个长期投资的过程中,收益未必是最高的,但一定是赚钱的。
很多小伙伴买基金用的都是炒股择时那一套,但哪怕是基金经理也很难做到择时,就像华尔街流传的那句话一样,要在市场中准确地踩点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飞刀更难。
这期节目里传递出了另一个理财好习惯——什么时候上车不是最重要的,买基金放弃择时,选好优质标的后坚持定投、长期持有,才能享受到甜蜜。
上了车,睡过头或者提前下车,都抵达不了旅途终点。
投资也一样,把握不准下车时机,浮盈最后可能变浮亏。
本来好端端赚了50%,结果想着长期持有,又眼睁睁看着它一路掉下去,变成30%、5%、-5%......或者像2020年的行情,很多小伙伴刚从坑底里爬出来就卖掉,硬生生错过后边一大波红利。
脱口秀演员呼兰替大家发出了灵魂质问——你说要长期持有,可“长期”到底要多长呢?三年?青年、中年、老年?
会卖的才是师傅,基金止盈很关键,几位基金经理给大家分享了几个不同的实用止盈方法。
工银瑞信的基金经理王筱苓的方法是,对普通基民来说,你想止盈就止盈,想止损就止损。
但要拿出一个小本子来,记下你想买卖的原因是什么,比如买入是因为觉得基金经理很帅?卖出是觉得估值贵了,或者很多人开始谈论这个行业,或者是跌得太难受了。
然后定期查看笔记,复盘买入卖出的理由和结果,以此来训练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通过实操来提高养基能力。
王筱苓的“长期”其实就无所谓时间了,有点类似于目标止盈法,就是根据你自己的想法和风险偏好来止盈,比如赚20%、30%就落袋为安。
梁杏对持有基金时间则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些偏周期的基金持有时间相对短,等于是做波段。不过这对专业能力要求更高,因为你要判断它的估值和盈利的匹配程度,大多数投资者并没有这个能力。
偏长期投资的话,如果基金持有3到5年,赚钱的概率就比较大了。
因为股市大周期大概是5到7年,定投的基金能经历一轮完整的牛熊转换周期,就可以从低谷升起来。
呼兰不愧是脱口秀演员,段子虽迟但到——
基金像养孩子,自己的孩子还是希望未来能够变好,但总会受到伤害,所以没有办法只能慢慢等。
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基金,不要因为孩子叛逆期就跟它一刀两断,多给它们一些时间,等它们慢慢成长。
不过,要提醒大家,权益类基金主要是投资股市,即使是交由专业的基金经理打理,也是属于中高风险投资。
叶檀财经一直强调,打理财富从来不是轻松的事,好习惯理好财,才能安心渡过巨震。
这一次开年,我们可以在某宝上搜索“开门红”,看《大咖对对碰》,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理财实操知识。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像陈铭说的,管好自己,马上赚钱,打造属于自己的“管马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