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基金」最新股市消息(A股虎年能否“挺起脊梁)
今天,神州网给大家普及下关于「市场基金」最新股市消息(A股虎年能否“挺起脊梁)的知识。
盼望着,盼望着,A股还是没能在牛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全面翻红。今日(1月28日)收盘时,上证指数下跌0.97%,深圳成指下跌0.53%,仅有创业板指微幅上涨0.08%。不过,相较于此前连续多日“全方位无死角下跌”的情况,今日的市场情绪已算得上是微微回暖。
今日也是A股一月份收官,本月上证指数下跌7.65%,创业板指下跌12.45%。损失惨重的投资者只能调侃“美股还没崩,A股先崩为敬”。而在市场情绪陷入冰点之际,这边厢官媒喊话“挺起A股的脊梁”,那边厢公募基金自购护盘、上市公司回购力挺齐上阵,以实际行动响应机构投资者“市场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尤其是1月26日开始掀起的公募基金自购“接龙游戏”,截至今日仍未停息,短短三日内已有20多家公募基金公告了相关信息,合计自购金额超过14亿元。同时,私募基金也罕见地出手了,百亿私募汉和资本和弘尚资产先后宣布自购1.6亿元。
回想A股上一次出现类似的集体“护盘”行动还是在2020年2月4日,当时A股受疫情影响出现暴跌,易方达、汇添富、广发等20多家基金公司一天内宣布了认购20亿基金。之后不久,沪深300指数从4000点最高涨到5931点,涨幅达50%。
这次金融和产业资本齐出手,能否再次拉动市场走出阴霾,还需等到虎年开市后见分晓。围绕近期的市场波动和机构风向,“财富Plus”的用户也展开了精彩讨论,我们选取了其中一些展示如下:
@张鹏
财富管理资深人士,清华大学MBA
基金公司积极自购,既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信心,同时也传递价值投资的讯号。作为具有相对信息优势的金融资本,他们要传递信心,首先他们得有信心,另外他们的钱也是要赚钱的。
我们经常讲,投资需要领先的预判,预判别人的预判。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市场总是相对有效,因此信息的领先很重要。但是,信息领先不唯一,不一定会触发买入并持有的动机,只有情绪或者信心也领先时才会这么做。
由此,预判领先包括了信息(客观)和信心(主观)两个层次。客观信息和主观情绪不是简单的相加,是相乘的关系。同时有信息和信心,与同时缺少信息和信心,两者的结果是非常悬殊的。而同时有信息和信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机构投资者相对可以,金融资本仅次于产业资本。
也有人问,基金公司自购的动作这么整齐,或许不是基金自发的自购。那就得预判非自发的情况下这个底能不能托得住?这个问题难于回答,一个是事实判断,判断是否自发,一个是价值判断,判断能否托底。我们无法在一个事实无法判断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价值判断。自发或者不自发都有可能,只要大量的恐慌盘和做空盘仍在抛售卖出,基金公司自购这些钱只是很小的钱。
由于信息不对称、人性的弱点,客观和主观共同构成了市场的复杂性。从这个角度来看,A股、美股本质上都一样,是半有效、相对有效的市场,就是因为有主观的参与,大家的预期总在变化,市场的水位起起伏伏高低不同。当市场已经很悲观,市场水位很低,理论上向上波动空间更大,向下波动空间变小。
基金公司自购、上市公司回购变多,是真正的信心边际改善信号,因为产业和金融资本既有信息优势也有信心优势,先于散户买入是有领先的预判的,市场情绪正在悄然酝酿反转。所以,大家都悲观时不妨乐观一点,关注一下金融和产业资本买什么,为什么买的逻辑,认同的话通过什么方式介入,直投还是基金?如果你不能像他们那样先知先觉在这个市场上逆向布局高位套利,就有可能是后知后觉追涨杀跌的“韭菜”了。
@万幸
财富管理转型专家,北大光华MBA
多家基金公司集中自购,窃以为可能和监管窗口指导有关,公募基金向来是要充当买方力量和普惠金融的。
理性来说,根据基金公司自购来加仓或者抄底都不是明智的决策。该不该买,该不该卖?该买多少,该卖多少?核心还是得从自己资金来源、资金分布、资产配置和风险偏好出发。
以我个人为例,目前我的整体持仓基本保持了适合我风险偏好的股债4:6中枢,战术上,对于今年的市场,即便没有年初的这波急跌,我也持中性态度,即不持超配也不持低配的态度,最最核心原因还是海外特别是美国政策收紧可能对美国股市的影响以及对A股形成的拖累,同时也会牵制我国政策的宽松边际。
接下来的操作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已有持仓,可能部分会做一些少量的切换,比如中证500的配置比例会择机适当降低一些,另一个则是进一步根据市场的回撤幅度,预支一部分新增资金进行补仓,当然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依然需要满足第一部分判断,保持股债4:6中枢。
@吴清扬
新竹理财|帆贝投资创始人
本周一上午一早,我们为服务的家庭理财向导客户把股类减仓了1/3,我自己管理的宏观策略私募基金也对冲了50%的期指空头。减仓的原因一是美股下跌进入负反馈的可能性增加了,二是A股2022年预计风格切换将更剧烈。
美股究竟会不会崩盘,见仁见智,但我们既然预计到了这种潜在风险在增加,面对现实降低风险敞口是重要的选择。如果美股崩盘,大跌30%~50%,A股肯定会受影响,但不会跌得像美股那么多,我测算判断A股跌20%~30%也就到头了,而且涨回新高一定会比美股更快。
美股崩盘A股一定跌吗?从历次美股崩盘后的情况来看,A股反应都很大,所谓美股崩盘A股不跌反涨的说法,这只是个美好的愿望,真实中是不存在的,别骗自己。
未来后手计划:
1、如果A股继续下跌10-20%的情况下,我们会逢低重新买入,拉低成本;
2、如果美股崩盘跌了50%这种级别,我们正好重新配置一些美股;
3、如果美股A股确实都没崩,那我们在未来3个月左右重新买回来也不迟,毕竟还有2/3的多头持仓可以跟着涨呢,够了。
应对市场变化,有三种方法:满仓扛、减仓、对冲。
满仓扛太佛系,虽然理论上满仓扛可以获得市场长期平均收益,但对于多数投资知识和决心有限的普通家庭而言,剧烈的波动会直接带来大量负面情绪,难以持续执行长期投资计划。
在服务多数家庭时候,意识到比较高的潜在风险阶段,我们使用减仓和对冲的手段更多,希望通过适当降低潜在短期收益,换取普通家庭更高的长期执行投资决心。这次面临美股潜在崩盘风险的减仓,早在我们去年加仓的时候就在当时的计划场景中体现过,不是临时起意。
投资最重要的是做好明确的计划,多数投资者面临市场变化时手足无措,病急乱投医,今天一个想法,明天一个想法,最终投资失败,恰恰就是因为缺乏预先的明确计划。
@张林
评级机构研究员
能给投资人和股东带来利润和回报,证券市场自然就能挺起脊梁。归根究底,证券的价值在于企业持续经营并为社会带来就业、税收和GDP,来源于经济的活力可以持续形成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市场对于证券的信心也正是源于这里。通过喊话投资人能够提振信心吗?短期看或许是可以的,但这个信心来源于别人也许会买,而并非来源于企业和经济的境况有显著改善,因此这种信心将是不坚实的,因为大量对手方其实正在等着这个机会“卖”,并有可能在“前景理论”的作用下形成敏感而脆弱的全面回撤。
从宏观层面看,当前对于股市的利好,集中在货币政策宽松的同时,房地产对于信用的吸纳能力大大降低了,按照过往的经验,“放水无熊市、高坝出平湖”,股票市场似乎不应出现整体性大跌的局面。
从这个角度看,股票市场似乎要等到宽信用的效果显现,特别是基建投资显著回升时,才能触及“铁底”,可以说,当前的股票市场对于经济基本面的依赖程度,超越往常。
@王伟强
麦策创始人,财富配置和FOF管理专家
这几年的“春跌”一年比一年来的早。2019年是4月份开始下跌,2020年是3月份,2021年是2月,今年是1月份了。这次A股大跌大家看法不一,有人说是稳增长政策预期落空,有人说是美联储加息节奏和力度超预期,有人说是受俄乌局势紧张影响。市场涨跌总有千万种理由,投资者面临的问题也总是一样,出逃,躺平,还是加仓?
其实没啥特别要说的,市场涨得多了,总要回调。央行水放多了,也总要收回去一些的。经济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市场变化还是情绪和操作共振的结果。此时建议大家不要匆忙做什么,静下心来想想:宏观判断的方向有没变化,自己的资产配置是不是反映了自己大方向上的判断,手上持仓的基金或者股票有无问题?三个问题问完,再让自己冷静一天,慢思考一下,做一个自己不后悔的决定,然后关掉账户,好好过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