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疫情」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稳就业应是当前货币政策重要目标)
今天,神州网给大家普及下关于「货币政策疫情」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稳就业应是当前货币政策重要目标)的知识。
中国人民银行5月10日发布了《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系统回顾了第一季度货币政策,该报告是观察国内货币政策趋势的权威窗口。
因受疫情影响,国内货币政策力度明显加大,先后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的精准滴灌作用,通过降低贷款市场利率(LPR)引导贷款实际利率下降等。
国内货币政策稳健且灵活适度,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有效应对冲击,切实支持了抗疫保供、复工复产和中小微企业,实体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其政策效果可圈可点。但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步入衰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因此,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如何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实施力度,对货币管理当局提出了更多挑战,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应该重点着墨如下方面。
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目标,更加关注充分就业。传统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稳定物价和促进经济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无论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抑或是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两者的首要目标都是就业。因此,现阶段货币政策更应注重充分就业,适时适度加大政策力度,信贷资金应更倾向于活力较强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这样有利于促进就业,从而拉动内需和刺激居民消费,实质上必将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
与财政政策相机配合,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效果。逆周期调节是为了熨平经济波动,需要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同效应,单纯依靠哪一方都难以有效应对目前的严峻局面。增强二者的协同性将增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前瞻性和精准性,尤其在疫情对经济的严重冲击下,更要精准把握调控政策的方向、力度和节奏,这样才能化解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风险。通过增加国内商业银行购买政府债券的形式,可以直接引流银行资金到实体经济,且畅通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的渠道。
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对外均衡。中央多次强调,货币政策将积极配合一揽子宏观政策发力,价格型和数量型工具相继实施,灵活适度货币政策更多地坚持以我为主。但也因该看到,为应对疫情引发的金融动荡,提振市场信心,全球央行大幅降息,美日等国已进入零利率行列;发达经济体的央行正在重启或加码量化宽松。在此大背景下,我国是否还应坚持高利率值得商榷。此举虽有利于吸引国际资金购买人民币资产,而目前全球经济大衰退,国内经济能否支撑、是否值得支撑如此高的资金成本有很大的讨论空间。
总之,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丰富工具和手段,不仅有利于对冲当前疫情的负面影响,更有利于加快推进经济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