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美元」金条重量是多少(黄金投资为何经久不衰)
今天,神州网给大家普及下关于「黄金美元」金条重量是多少(黄金投资为何经久不衰)的知识。
黄金投资分析系列之七:黄金投资为何经久不衰?
黄金作为一种投资产品,自古以来,一直都受到认可。那么黄金有什么样的魅力?可以让那么多的富人,将其视为财富的象征,并将其作为财富储藏的工具。知见认为,黄金有两大特点是其他金融投资产品所不具备的。
一、产品简单
此特征针对常规的黄金实物,即金条,曾有个形象的名称“黄鱼”。现代的金条等实物产品,更是在金条上标记纯度和重量,如100g,9999,代表了金条的重量为100克,纯度为99.99%,品牌的金条生产商还会标记自己的品牌,如中国黄金、山东招金等。
这样的做法,把黄金作为一种产品的基本特征做了简化,而投资者也不需要对产品本身做过多的分析,只需要从正规的渠道购买即可。
而市场上的多数投资产品,投资者对其价值一般存在不同的判断,而这种判断多是依据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的信息了解而做出的。普通个人投资者掌握的信息,毕竟有限且严重滞后,这就使得个人投资者往往因此而成为“接盘侠”。比如,个人投资股票,就需要深入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行业周期变化、宏观经济趋势等一系列问题。个人投资者如果想深入掌握任何一方面,都极度困难。先不说,分析体系的专业性障碍,单就获取信息来说,个人能力和渠道就很有限。这种情况下,个人投资者的胜算又有多大?
因此知见认为,相较于股票等投资,黄金产品(实物金条类)有一个基本的优势,那就是产品本身是简单的,变数很小的。
二、价值储藏功能经久不衰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是出自马克思《资本论》的经典论述。这体现了金银作为一种商品,具备作为货币的所有特点:(1)易标准化;(2)易分割;(3)易携带;(4)易保存;(5)稀缺性。因此,自古黄金就被作为财富的象征。考古发掘中,不断有黄金制品出土,也是明证。
18世纪以来,黄金逐渐作为全球通用货币而存在。二战后,随着美国实力的崛起。据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通过战争这个机制流到了美国。
而布林顿森林体系则是一个美国主导的、以黄金作为本位的世界货币体系。在这个体系下,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而美元与黄金挂钩,形成了事实上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接受其他国家以美元从美国兑换黄金。1973年欧洲首先结束了与美元的浮动汇率。这两大事件,宣布了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彻底瓦解。
而当前国际环境下,美元的霸主地位正在减弱,欧元则一直在美元的打压之下不得翻身。部分国家逐渐恢复以实物为本位的货币体系,如以黄金、原油等大宗商品作为基础,依托其定价能力,左右本币的走向。以此抵消国外其他货币对本国经济体系的冲击。
公开数据显示,主要西方国家的黄金储备仍然巨大,这就意味着,未来货币体系的构架中,黄金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
公开数据:世界各国黄金储备规模靠前的十个国家
黄金本身的价值就由商品属性和货币属性构成。而价值储藏功能的属性一方面依赖于其在工业及消费中的用途,也在于其在货币价值尺度的职能的发挥。
知识课堂:布林顿森林体系(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1)布林顿森林体系的由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发现,美国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美国不但最后打赢了战争,而且在经济上美国发了战争财,据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通过战争这个机制流到了美国。
1944年7月,美国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各方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2)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4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按官价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
第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197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决定“平价”的标准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第四,各国货币兑换性与国际支付结算原则。《协定》规定了各国货币自由兑换的原则:任何会员国对其他会员国在经常项目往来中积存的本国货币,若对方为支付经常项货币换回本国货币。考虑到各国的实际情况,《协定》作了“过渡期”的规定。《协定》规定了国际支付结算的原则:会员国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得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第五,确定国际储备资产。《协定》中关于货币平价的规定,使美元处于等同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外汇储备中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第六,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即借贷)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贷款也越多。贷款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
(3)布林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是构成这一货币体系的两大支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它有监督国际汇率、提供国际信贷、协调国际货币关系三大职能。
(4)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46亿美元,占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3.4%,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
1950年以后,除个别年度略有顺差外,美国各年度都是逆差。1971年上半年,逆差达到83亿美元。随着国际收支逆差的逐步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减少。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冲击,爆发了多次美元危机。大量资本出逃,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伦敦金价上涨。为了抑制金价上涨,保持美元汇率,减少黄金储备流失,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八个国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
60年代后期,美国进一步扩大了侵越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美元危机再度爆发。1968年3月的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美国没有了维持黄金官价的能力,经与黄金总库成员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
崩溃标志
第一,美元停止兑换黄金。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1971年12月以《史密森协定》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
第二,取消固定汇率制度。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9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英国、意大利、爱尔兰实行单独浮动,暂不参加共同浮动。其他主要西方货币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至此,固定汇率制度完全垮台。
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固定汇率制的垮台,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仍得以存在,发挥作用。
体系瓦解
20世纪70年代初,在日本,西欧崛起的同时,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相继两次宣布美元贬值。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美元地位下降。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在伦敦,一位来自纽约的旅客说:“这里的银行,旅馆,商店都一样,他们看到我们手里的美元时流露出的神情,好像这些美元成了病菌携带物一般。”在巴黎,出租车上挂着“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乞丐也在自己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美元失去霸主地位,但迄今为止仍然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