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分析」微观经济怎么样(公式汇总及知识点详解)
今天,神州网给大家普及下关于「微观经济分析」微观经济怎么样(公式汇总及知识点详解)的知识。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逻辑特点
就经济学教材而言,《经济学原理》所阐释的整个经济分析的逻辑框架,实际上都属于微观经济领域,即使是关于国际贸易的分析,也都是从市场交易的视角,考察交易产品的价格、数量以及市场结构。那么,如果将整个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我们又该从哪些角度进行分析呢?这样的经济分析思维实际上是从前面的微观分析逻辑转向宏观分析逻辑。
微观经济是因,宏观经济是果。宏观经济分析所考察的是影响企业和消费者的总体因素,研究的是整个社会的收入、产量、价格和就业水平。与微观经济分析逻辑相比,宏观经济分析逻辑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从“总量”的视角来探究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也就是说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二者的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以价格的分析逻辑为例,价格作为经济分析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微观经济分析中主要是指某种商品的价格,而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则常以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作为囊括各类商品价格的总量分析指标。再以产量的分析逻辑为例,产量作为经济分析中的另一个核心概念,在微观经济分析中主要是指具体某种商品的个别产量,而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则常以GDP(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某一时间段内整个国家或地区总产出水平的总量分析指标。总之,涉及到经济生活的所有变量,我们都可以根据这一逻辑将经济分析划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
二、宏观分析中的合成谬误逻辑
从微观视角来看,当市场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时,每个单一市场都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然而,从宏观视角来看,当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时,从总体来看却不一定能实现社会收益的最大化。这就是哲学上宏观分析中的合成谬误逻辑。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解释,称其为个体理性导致的集体非理性,即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相悖。
关于个体理性而导致的集体非理性,经济学上有一个十分经典的例子,叫做“银行挤兑”。我们知道,银行实际上就是一家依靠“钱生钱”的企业,即银行把客户的存款贷给需要资金投入的企业,向这些贷款企业收取贷款利息,而银行也需要向客户支付存款利息,因此银行依靠赚取利差维持经营。但是对于任何一家银行来说,只要所有客户在同一时间要求取回存款,那么这家银行必然会倒闭。实际上对于大部分银行来说,只要有不少于五成的客户在同一时间要求取回存款,这家银行很快就会破产了。这就是所谓的银行挤兑现象。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就有多家银行因发生挤兑现象而最终破产倒闭。在经济危机来临之时中,即使是一家经营良好、资金安全的银行,也有可能因其客户听到一些关于该银行存在次贷的谣言而面临挤兑的风险。从个体选择来看,这些客户的行为是理性的,因为不管传言是否属实,确保自己的资金安全才是最重要的。然而,这样的群体性选择却有可能令一家资产结构安全合理的银行由于无法在同一时间内满足大量客户的取款要求而破产倒闭,让许多本来能够收回存款和利息的客户最终反而因自己的理性行为而一无所获。因此从集体选择来看,这些客户的行为又是非理性的。这实际上体现了哲学中关于总体和个体之间辩证关系的思考,即总体是由个体组成的,能够反映个体的趋势;然而,总体属性并不是个体属性的简单加总,二者有时候存在着矛盾。
此外,从微观经济分析逻辑来看,既然依靠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能够实现供需平衡,那么对于大多数的微观市场来说,其有效运行需要依靠的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组织。而从宏观经济分析逻辑来看,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情况并非是所有单一微观市场进行简单加总的结果,也就是说所有微观市场很难同时达到供需平衡的状态,因此整个经济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往往并不相等。既然仅依靠市场机制实际上无法保证整个经济社会的供需平衡,那么为了促进经济更加高效的运行,就需要政府对市场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这就涉及到“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区别。
在微观领域,价格和市场竞争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促进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以及经营方式的改善。一方面,企业根据市场价格调整自己的产量和销量,以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又迫使企业不得不重视自己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经营方式的改善,以确保自己能够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生存下去。而对于那些经营不佳、产品得不到消费者认可的企业,最终的命运只能是被市场竞争所淘汰。因此,价格和市场竞争机制就如同一只“看不见的手”,悄悄地“告诉”企业应生产和销售多少,同时又将市场中那些生产低效、经营不善的企业慢慢地“扔出”市场。与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相对应的是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与市场对企业悄无声息、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同,国家宏观调控对企业生产和销售的影响可能是显而易见、立竿见影的。例如,当政府实施减税降费的财政政策时,企业所减轻的经营负担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各类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实际上是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相辅相成的结果。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关于微观经济分析和宏观经济分析的比较,主要是为了说明二者分析逻辑的不同,或者说我们对于经济的分析逻辑应如何从微观视角向宏观视角进行转变。准确来说,微观分析逻辑和宏观分析逻辑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对于二者的认识也不因仅停留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上,更重要的是二者“对的时候”和“对的场合”。也就是对某一经济现象的分析,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采用微观分析逻辑合适,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采用宏观分析逻辑合适,这才是我们应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