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欧洲」负利率政策详解(利弊及政策解析)

互联网 2021-12-01 08:12:07

今天,神州网给大家普及下关于「央行欧洲」负利率政策详解(利弊及政策解析)的知识。

受困于英国、西班牙等地新冠疫情反弹,欧洲央行在7月的议息会议上坚守货币政策宽松立场。7月22日,欧洲央行维持主要再融资利率0%、存款机制利率-0.5%、边际借贷利率0.25%不变。同时,欧洲央行还维持每月200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计划规模;维持1.85万亿欧元的紧急抗疫购债计划(PEPP)规模不变。

值得关注的是,欧洲央行当天还修订了利率前瞻性指引,把通胀目标从“低于但接近2%”设定为“2%”。欧洲央行还表示,将可能会有一个允许通胀略微高于2%目标之上的过渡时期。欧央行行长拉加德在新闻发布会上重申了欧洲央行的政策声明。拉加德表示,经济复苏步入正轨,欧洲央行专注于前瞻指引和经济评估,中期通胀前景远低于欧洲央行的目标。将以更平易近人的方式进行沟通。欧洲央行这番表态意味着,负利率政策持续时间可能会长于预期达到数年之久——欧元区隔夜利率至少在2026年之前将保持负值,这也意味着其对通胀的态度与美联储一致——容忍度更大。市场广泛预计,美联储的加息步伐将快于欧洲央行。

自上一轮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在用尽常规宽松措施后,除了资产购买和前瞻指引等其他非常规措施外,全球多家央行还在其工具箱中增加了负政策利率。例如,瑞典中央银行于2009年7月率先将其政策利率调整为负值。紧随其后加入负利率“俱乐部”的分别是2012年7月的丹麦央行、2014年6月的欧洲央行、2015年1月的瑞士央行以及2016年2月的日本央行。在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下,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快速增长。2019年9月,国际清算银行发布的季度报告显示,负利率政府债券已经超过17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约为20%。日本、法国和德国的负利率债券规模位列全球前三。综合来看,这些经济体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初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提升通胀预期,以欧元区和日本为代表。它们希望通过压低本币汇率,引入输入型通胀,来达成通胀目标,以实现刺激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二是缓解本币升值压力,以丹麦、瑞士和瑞典为代表。三国与欧元区经济关系密切,欧元区大量避险资金流入,本国汇率面临升值压力。为减缓资本流入,同时保持币值稳定,三国跟随欧元区实行负利率政策。

为了扶助欧元区经济,欧洲央行于2014年推出负利率政策,当时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决定首次下调欧洲央行的存款机制利率——这是自2014年以来影响市场利率的主要政策利率。此后,欧洲央行又四次下调存款利率,每次下调10个基点,到2019年9月降至-0.5%。目前,负利率政策在欧元区已经实施了7年之久,其引发的讨论和争议从未停止过。有专家表示,欧洲央行最初的政策设计是以负利率降低企业和个人融资成本,刺激投资与消费,从而实现经济增长和避免通货紧缩。但事与愿违,实施负利率的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和通胀数据始终难见起色。同时,负利率时代的来临,意味着存款人预期收益由正转负,导致消费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与欧洲央行刺激消费的初衷相悖。此外,负利率可能导致金融不稳定。

不过,上述专家强调,从欧元区的经济状况来看,欧洲央行在退出负利率之前应极为谨慎,不要急于求成,过早退出负利率也将是极其危险的。在此背景之下,欧洲央行坚守超级货币宽松的立场可能比美联储更为坚定。目前市场预计欧元区利率将至少在五年内保持为负。鉴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在新冠疫情阴影尚未完全消除之前,急于退出负利率政策可能会损害欧元区后疫情时代的复苏,并对欧洲央行不惜一切努力得来的欧洲主权债务市场的稳定带来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