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劳动者」什么是剩余价值理论(基本内容及意义分析)

互联网 2021-11-30 08:18:34

今天,神州网给大家普及下关于「剩余价值劳动者」什么是剩余价值理论(基本内容及意义分析)的知识。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在批判的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其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基础上逐步建立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和核心。要认识剩余价值,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解读:

一文读懂:我国剩余价值的去向

一、什么是剩余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般剩余劳动,作为超过一定的需要量的劳动,必须始终存在。”恩格斯也曾指出:人类社会脱离动物野蛮阶段以后的一切发展,都是从家庭劳动创造出的产品除了维持自身生活的需要尚有剩余的时候开始的。劳动产品超出维持劳动的费用而形成的剩余,以及社会生产基金和后备基金这种剩余而形成的积累。过去和现在都是一切社会的政治和智力的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否认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剩余价值。

一文读懂:我国剩余价值的去向

二、社会主义剩余价值与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区别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剩余价值,但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在性质和构成上与资本主义剩余价值是不同的,资本主义剩余价值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关系和生产分配方式,而社会主义剩余价值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分配关系,因此需要对社会主义剩余价值进行新的界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存在着剩余劳动,是非生产部门和公共管理部门报酬的主要来源,这种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产品,进行市场交换实现价值(剩余价值)是经济顺利运行、国家顺利发展的必要前提,是生产部门劳动者创造的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的剩余,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都存在剩余价值,只是剩余价值的分配使用有本质的区别。

三、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去向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我国的公有资本主要是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里,资本所带来的剩余价值是公有剩余,是由国家和集体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来掌握和支配。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很大一部分用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

公有剩余价值的用途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资本增量中的一部分作为利税上缴国家,其余部分转化为积累,构成劳动者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的源泉。在我国,剩余价值中约有一半作为税金上缴国家,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主要用于经济建设事业、科教文卫事业、社会福利事业、国防和行政管理费用,另一半作为税后利润留给企业,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

国有企业创造的剩余是否能定性为剩余价值,答案是肯定的。由于国有企业的雇佣劳动者,以合同的形式与企业存在的被雇佣与雇佣关系,劳动者也创造剩余价值,其与资本主义国家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本质区别是国有企业的资本是国有的,是劳动者的,因此创造的剩余价值会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形式回馈给劳动者,这仅仅是劳动者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取舍,表现为公共积累与个人消费的冲突而已。同时,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中的身份也是双重的:一方面劳动者作为公有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是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的主人,并通过社会保障和公用事业的受益来体现;另一方面由于公有资产不能量化到个人,劳动者只能通过劳动合同的形式,与企业发生劳动交易关系,劳动者在一定期限内将自己的劳动力的支配权转让给企业。

一文读懂:我国剩余价值的去向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剩余价值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国家的税金、社会保障金以及国家的财政储备都来源于剩余价值。没有剩余价值的增加,就没有国家财富的增加,就没有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就无法进行,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就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