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点」中国银行利率是多少(利率计算及走势详解)
今天,神州网给大家普及下关于「中国基点」中国银行利率是多少(利率计算及走势详解)的知识。
6月21日,中国银行存款利率定价机制生变,“基准利率×倍数”改为了“基准利率+基点”的定价方式。按照央行“短稳长降”的原则,中国各大银行纷纷下调大额存款利率,降幅接近10%。
为什么在美国临近加息的关键时期,中国反而在降低存款利息?
除了少了利息收益外,存款利率的“短稳长降”又将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在世界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元环流即将逆转之际,中国这是在传递怎样的信号?
按照6月1日中国央行组织召开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会议的决定,从6月21日起,中国银行机构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更改确定方式,将原有的“基准利率×倍数”的上限确定方式改为了“基准利率+基点”的计算方法。其中,四大国有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基点上限分别为10个基点、50个基点、60个基点,国有四大行之外的银行基点上限分别为20个基点、75个基点、80个基点。
与此同时,按照“继续提出加强存款管理,遏制高息揽储”,以及“短端稳、长端降”的原则,各大银行纷纷调低了其大额长期存款利息。
以中国银行为例,其6月21日发售的2021年第二期个人大额存单(20万元以上),1年期年化利率2.10%,2年期年化利率2.70%,3年期年化利率3.35%,相比1月6日发行的第一期个人大额存单利率均有下降,最大降幅达到15.98%。同日,工商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最高利率为3.987%的产品也已经下架,统一调整为3.35%。
在短期银行存款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2年期、3年期定期存款,以及相关期限大额存单的利率平均降幅接近10%左右。
尽管这看起来只不过是一次技术上的调整,是向贷款利率定价方式的看齐,并不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开启“降息”,但是毕竟这次对于大额存款利率一次性接近30~60个基点的下调。
为什么要这样做?其背后又意味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怎样变化?
从中国央行放开对存款利率的行政性管制以来,自2015年10月至此次调整之前,中国金融机构一直沿袭着“基准利率×倍数”的存款利率上限确定方式。从银行实际挂牌利率来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大多在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左右。
按照官方的解释,这次调整是为了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相适应。统一由比例加成转换至国际通用的“基点”浮动的方式。比例加成的方式被认为存在明显“杠杆效应”,不利于精确、直观地调整利率加减幅度。尤其是个别金融机构存在长期存款利率较高的问题。不明确且混乱的比例加成方式,不利于监管,助长了银行高息揽储、推升整体负债成本,不利于存款市场有序竞争。
意图已经很明显了,一方面说明,中国银行系统的利率制定无论是贷款利率,还是存款利率,都将逐步走向更加市场化的浮动机制。动则就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4位的利率乘数定价方式,显然不够方便和直观。
另一方面则表明,中国政府正在引导金融市场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项改革其实从2017年就已经开始,只不过一度被“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所打断。如今终于又开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遏制金融资本无序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加大直接融资比例,进而增强中国金融系统的效率、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资本更多地进入实体经济。整个中国金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线已经越来越清晰。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政府从打击腐败、金融套利开始,逐步清理银行表外业务、影子银行、P2P网络金融业务,再到改革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激励机制、规范中小银行、整顿蚂蚁金服等不规范行为,如今终于开始向各大银行的核心存款业务开刀。
银行等金融机构,更应该通过提高信贷服务水平和效率去控制成本,获得更多盈利,而不是拿着相对垄断的银行资质,一方面通过高息揽存扩大资本金,另一方面通过高息贷款,这种“不思进取”坐吃利差的官僚式作风和丰厚“食利”收益,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金融服务行业效率的提高和中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的发展。
融资渠道不畅、金融服务不足、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过高、金融市场直接投资比例过低等等问题,就如同中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一样,都源于没有人愿意去疏通河道、修渠挖沟、深入基层,反而在上游竖起一道道水坝,层层节流,收起了“过路费”,成为金融投机炒作的助力。
试想在以往,依托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涨的房地产价格,金融资本一度拥有着稳定且舒适的高额利息回报。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会主动创新呢?
然而,目前的情况已经改变。在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面临转型升级的今天,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滞后,不仅使得中国中小企业的原始创新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同时也阻碍着中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如果任凭市场自身的调整,等到经济彻底减速,金融系统吃光增长红利,再进行改革就为时已晚。
因此,中国政府不得不依托行政力量,推动金融市场加速改革。中国希望通过金融改革,将资金引入实体经济,加大直接融资比重,这是中国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未来走向。
并不是美国加息,中国“降息”这么简单。将大额存款利息下调,放在中国经济转型、中国经济再平衡、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及股市、债市的市场化改革中来看,其目的和作用就已经一目了然。
此外,在下调大额存款利率的同时,人们容易忽视的是,中国政府同时也在展开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投机的严厉打击,以及对于房地产影子的限制,对互联网金融的规范。正所谓“疏堵结合”中国在努力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对于具体,存款利率的“短稳长降”又将带来怎样的连锁反应?
在世界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元环流即将逆转之际,中国这是在传递怎样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