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质」丰乐种业怎么样(财报就目标价详解)
今天,神州网给大家普及下关于「水稻种质」丰乐种业怎么样(财报就目标价详解)的知识。
近年来,丰乐种业紧紧抓住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和推进种业发展的战略机遇,高举种业旗帜,聚焦主业,大力实施种业高科技发展战略,加快提升种业科研创新能力,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农业现代化,为合肥加快打造“种业之都”贡献力量。
重塑科研攻坚体系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丰乐种业重塑科研体系,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为核心,以整合资源和创新机制为手段,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
加快平台创新,2019年4月,新成立丰乐种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实体部门,下设生物技术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以及两大产业研发机构——水稻研究院和玉米研究院,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和科研创新机制。
玉米研究院融合玉米产业科研团队,先后有49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申请植物新品种权136项,获得授权22项;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同时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东北、黄淮海、东南、西南、西北五大主要生态区科研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
重新组建的水稻研发团队构建了工厂化、流水线式的现代商业化育种组织体系。新的种质不断涌显,鉴定新不育系3个,骨干恢复系5个,种质和品种一改过去“广占63S”系的旧面孔,创新种质和突破性品种已在试验基地、示范片区和主要产区的数百个点上开花。
大力实施协同创新 搭建技术集聚中心
从2016年开始,丰乐种业坚持做“开放式”科研,瞄准大院大所开展合作,抢占技术制高点。公司与中科院上海植生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所、深圳分子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玉米研究中心等院所开展了十多项技术、品种方面的合作。从单一的品种开发合作,转向种质交流、人才培养、技术转让等多维度合作,合作深度不断加强。
2019年11月,公司联合中科院遗传发育与生物学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等国内六家顶尖水稻科研单位成立“丰乐种业水稻联合育种创新研究院”,建立以公司为主导的紧密型合作研发机构,打造“6 1”模式,促进种质资源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共同推进水稻产业进步。
坚持自主创新与深化产学研合作并举,开发了一批优质新品种。同时,丰乐种业现有遍布全国各类生态科研试验基地2000多亩,建立了水稻、玉米科研育种站15个、测试网点280多个,为品种大规模测试、筛选、培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立足种业前沿科技 选育市场化良种
科研是企业的“灵魂”,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丰乐种业发展“高看一眼,远谋一步”。传统的育种研发效率很低,属育种技术的2.0时代。随着技术的进步,分子育种技术被广泛应用,公司在国内同行中率先组建的作物育种分子实验室,使丰乐种业作物育种技术进入3.0时代,让育种周期从一般的8~10年缩短到5~7年,不仅大大提升了育种效率,还能有效抵御环境的影响。
衡量好品种的唯一标准就是获得市场的认可。一批新品种逐步成为主打品种,其中国审常规水稻品种“润稻118”,获得第二届全国粳稻食味金奖,其米质优、口感好,深受老百姓和大米加工企业喜爱。公司积极开展订单农业,带动种植户获得更好效益,让优质大米走进千家万户。
攻关“卡脖子”技术 守好粮食安全底线
丰乐种业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发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平台作用,着重进行应用性、实用技术科研,提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编辑育种技术的应用攻关,增强应用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新建种质资源库,保存亲本、育种材料、标准样等种质近1万份,为实现品种差异化、丰富品种类型提供了资源支撑,为实现农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丰乐种业在创新上下功夫,加快实施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保持水稻、玉米等品种的竞争优势,确保重要种源自主可控。
与中科院李家洋院士团队合作,开展籼粳杂交分子育种与生产技术研发,突破水稻种子研发生产技术瓶颈,培育高产优质的籼粳交新品种,充分发挥亚种间远缘杂交优势,并积极投入市场,现“嘉优中科13-1”已成为籼粳杂交稻明星品种。
跟踪最前沿技术加强合作,通过“基因超进化筛选系统”技术,即运用生物技术,利用同类物种基因导入,成功获得了具有抗除草剂性状的植物新品种,该技术可应用于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使非转基因品种具备转基因品种的优势,切实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目前已进入试验示范阶段。
玉米热带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解决了玉米热带种质难以在黄淮海和北方地区使用的障碍,在我国玉米育种上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作为农业龙头企业,丰乐种业坚定扛起推进乡村振兴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实干担当,奋勇争先,以高质量发展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抒写丰乐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