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画评论文章「平南论画」

互联网 2023-02-01 15:52:56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工笔画评论文章「平南论画」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新华日报·文艺周刊(第182期)

【繁花】

【新潮】

【繁花】

大家说画丨周京新、高云、薛亮、喻慧共同导赏“江苏工笔画六百年”

江苏省美术馆日前推出以“物之序:江苏工笔画六百年”为主题的展览,展出明清至今近200件作品,让观众直观、系统地看到了从明代以来江苏工笔画的传承演变和发展。近日,由江苏省美术馆与新华日报联合推出的公共教育项目《大家说画》,邀请周京新、高云、薛亮、喻慧等多位著名画家,来到展厅现场说画,为观众解析展览精华。

【周京新】

江苏工笔的重要气质:艺术表现性

“‘江苏工笔画600年’这场展览,可以说是一部关于江苏工笔画600年来的图鉴,也是一部江苏工笔画的视觉美术史。”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周京新说,这不仅是一场令我们有“穿越感”的展览,同时也是一场能够让我们思考的展览。

自宋以来,艺术家通过风月、花鸟的观取来阐发内心情绪,为工笔之盛开启了千年的生长路径。明清之际,伴随着江南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兴盛,江苏工笔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著名的“吴门画派”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为领衔人物,是我国明代中晚期诞生的规模最大的绘画流派之一,他们的作品也成为本次展览上的重头戏。

周京新以展览中仇英的《文徵明像》为例,阐释工笔画如何在刻画人物中做到细腻传神。“这幅画的风景部分,是仇英比较擅长的青绿山水。画上的文徵明坐在树木丛中的青石之上,神态怡然自得。” 周京新特别指出,在整体的人物刻画上,仇英用的是比较硬朗的线条,在勾勒设色之后,又沿着衣纹线条附着勾了一道白线,增强了衣纹的体积感。“在生活当中,我们可以用心看一下,当你穿着颜色相对较淡的衣服时,在自然光的作用下,衣物边缘就会呈现这么一种‘光感’。这体现了古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传统中国绘画在画人物肖像时讲究“传神写照”,传神是第一位的。“仇英笔下的文徵明面含微笑。群山环抱、林荫下青石上这么一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文徵明先生,我似乎都能感觉到他胸口在呼吸。人物的传神表现,其境界之高妙莫过于此。”周京新感叹。

陆治是“吴门画派”继文徵明之后的领军人物。他的山水受“吴门画派”影响,也吸取了宋代院体和青绿山水之长,用笔劲峭,意境清朗。这次展览中,陆治的《梅石水仙图》是一幅优秀的工笔重彩画作品。周京新提醒观众留意,这幅画虽然尺幅不大,但素材取材非常丰富,通过水仙、梅花、湖石和灵芝的组合,整个画面看起来清新雅致。

“我在读这件作品时有个特殊的感觉,感到它有一种现代感。这种现代感从何而来?它具有一种设计性,布局独具匠心。”周京新讲解道,画面中的水仙梅花都是从中间部分向上展开,这种构图使画面形成了特有的装饰感。此外在画面上所出现的素材中,我们能看到平时在生活中很难看到的灵芝。“整幅作品可以说由奇出发,归于文雅。我们在读画的时候,可以近距离细细体验。”

清代画家袁江的山水画《海上三山图》,是一张尺幅较小的作品。“袁江的界画非常著名。所谓界画,也就是表现亭台楼阁的作品。在《海上三山图》这幅画中,袁江将亭台楼阁元素表现到极致,传递出海市蜃楼、人间仙境的飘渺之感。山景部分采用了以勾带皴的手法,呈现出山石特有的肌理感。”周京新在分析这幅画的艺术特色时指出,“袁江画的亭台楼阁往往能够让我们感觉到在空间上的不可思议。通过虚实相映,让观众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质与神秘感。”

周京新概括说,本次展览的古代部分名家荟萃,当代部分异彩纷呈,共同呈现出600年来江苏绘画历史发展进程中所沉淀的一个重要气质,就是艺术表现性,也即我们经常说的“写意性”。特别是到了当代,这种表现性具有更开阔的视野、更多元的趋向、更丰富多彩的题材选择。由此我们能看到,工笔画的边界在不断地被拓展和创新。

【高云】

工笔人物,“神”是最高境界

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典型形态。全国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讲解说,中国画在学术上分为工笔画和意笔画。工笔画的“工”字,意思是专注、精细的刻画,而意笔画的“意”则指向快速释放、自由表达。无论是工笔画还是意笔画,最终都要透过物象来写意。所谓写意对于人物画而言,讲究的是“以形写神”,“神”是最高境界。

“很多人以为西方绘画写实能力强,其实我们中国绘画写实能力一样很强。”高云以现场的工笔人物画《王麓台小像》为例,这是清代画家禹之鼎为“四王”之一的王原祁所画的人物肖像。“仔细看这张脸,虽然尺寸很小,大概只有两厘米,但如果放大了看,画中人的头发、松散的胡子、下眼睑的眼袋,以及他历经沧桑的眼神,都画得非常传神。” 高云说,我们有句话说“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就是“尽精微”,“通过这张画我们可以看出,画中人无论是眼神还是表情都是很松弛的。这是在一个自然状态下的绘画,传递了人物安详的神态。”

“明代仇英题款的《曲水流觞》这幅画上,一个特点就是人物非常小。在山水画中这种叫做点景人物。”高云说,古画上的点景人物虽小,却通常画得很精致。人活了,景观才有生命。今天我们不少山水画家只注重山水,却常常忽略了画人物,这是很可惜的。其实山水里有了云雾、有了泉水,再加上人物,这才是活的山水,才能够让人走得进去,享受山水带来的怡然自得的情绪。这幅仇英题款的山水画作品画的是曲水流觞,展现了古人的风雅生活。画中人非常小,一个人也就两厘米高,但画得很精致,放大了看,每个人表情刻画得都很到位,人物的动态、服装、造型都很生动具体。

步入当代,江苏工笔画创作在内容题材和形式语言上都做了持久的拓展与探索。艺术家在观念更新的同时,综合使用各类丰富的媒介与材质,对传统工笔画的当代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与回应。

现场展出的工笔人物画《对话安格尔》是高云近年来的创新之作。谈及创作经历,高云介绍,这是带有探索、实验、研究性的作品。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的肖像画举世闻名,当时自己尝试再创作,将安格尔作品中原有的西画独特的明暗关系全部去掉,用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手法重新诠释。但是这样一来难度非常大,因为缺了明暗关系,就很难表现人物的厚重感与体积感。“所以刚开始创作时,画不出来,很恼火,连笔都摔了。” 高云回忆,自己经过慢慢探索,终于表达出来了,最终这系列作品取得了成功。

高云说,这张画的意义是“对话”,“油画是西方绘画的传统,工笔画是中国绘画的传统,其实这幅画也表达了东西方两种传统艺术的平等对话,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薛亮】

山水相映,笔墨洞察物象

明清之际,文徵明、唐寅、仇英、袁江、袁耀、曾鲸、禹之鼎、恽寿平等都对工笔画的发展产生了历史性影响。

“吴门画派”的工笔画以笔墨洞察物象之造型与性格,抒发知物求真的意愿和旨趣。一幅《万壑争流图》,在开合张弛之间诠释了山水间的“只此青绿”。“这是‘吴门画派’代表画家文徵明的画作。难能可贵的是,文徵明在画这幅作品时已经81岁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书画院院长薛亮用开合有度来形容这幅画,山石大小相间,富有节奏感,树与石之间产生了协调有机的联系。近距离观赏这幅《万壑争流图》,可以发现奔流的水纹细如发丝,一丝不乱,薛亮解释,文徵明有粗纹细纹两种画法,这是典型的细纹画法。“这是青绿的细纹,对文徵明来说是拿手好戏,他的青绿山水堪称一绝,清气扑面,没有俗气,一股雅气。”

一幅巨幅画作上,烟波浩渺,黄鹤楼在烟波间巍然矗立。这是“吴门画派”苏州画家谢时臣的《黄鹤烟波图》。巨幅山水正是谢时臣的“拿手好戏”。“他师发于吴门世家的沈周,同时又吸取了明代浙派的山水画技法,在沈周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写生元素,其绘画注重对阴晴雨露、风霜雷电的描写。”薛亮说。该作品构图以水面为主,先用细线勾结构,而后用淡墨渲染。黄鹤楼外极目远眺的远山,同样是用淡墨渲染,山水相映,构成了画面咫尺千里的空间感。薛亮还补充,谢时臣生活的年代中,苏州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他以卖画为生,因此在很多画作中可以看到他既照顾到客人需求,也把个人的风格融入到了作品中。

从宋人继承而来的明清工笔画通常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以达到神态与形体的统一,并将其与“粗笔”“率笔”对比并置。作为京口画派的“第一人”,本次展览中清代张崟的《山岩试茗图》就是此类作品的典型。“他有别于‘吴门画派’的一些表现手法,有自己的独创性。”薛亮将其总结为:在精到的地方极其精细,在粗放的地方也能放开笔墨、率意表达。这张画作大致描写了几个登山的人准备到山上的亭子内喝茶,重在景色描绘,人起到点缀作用。薛亮还为大家揭示了一个精巧之处,画面下方的斜线排列的三块石头,作者中间用了留白,使得三块石头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节奏感。“这样的构图按理说很犯忌,但巧妙在于,作者用五棵树打破斜线,树型处理上参差错落,前后左右恰到好处。顺着树木向上看去,画面中部一层云气,远山用重墨涂抹,这种皴法,大家习惯称其为披麻皴,但是张崟所用的披麻皴和别人有所不同,他是长披麻短披麻交叉使用,虚实结合,别具一格。”

【喻慧】

惟妙花鸟,时代中的创新

在惟妙惟肖的工笔花鸟画中,有一幅画格外具有动感。一只老鹰横空飞过,直接袭击了一只飞翔的、体积比其大很多的天鹅。这幅《鹰击天鹅》由明代画家殷偕所作。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喻慧告诉大家,这幅画从宋人风格沿袭而来,画中天鹅羽毛的质感,以及鹰爪在空中的动作,当时没有摄影,完全是画家根据一瞬间的记忆来复原场景,却能做到结构极其准确。“宋人绘画,我们说在花鸟画的整个体系里面应该是最高分,高在哪里?并不是画得够细,而是观察的能力和捕捉瞬间的感觉。对于事物观察的精准和表现方法的多样,创造了一个时代的高峰。”以《鹰击天鹅》中的芦苇为例,其结构十分准确,但画法并非双勾,而是用颜色点出来,和画面非常协调,这也让这幅画成为传世名作。喻慧还补充道,作品创作于万历年前,殷偕是一位宫廷画家,当时的皇帝不仅会画画,也会赏画,因此殷偕到了画院体系中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本次展览中有一部分名为“画学南田”,南田是谁?在江苏工笔画历史中又有怎样的影响?在恽寿平的一幅《国色春霁图》前,喻慧向大家揭秘:恽寿平别号南田,所以有时大家称其为恽南田,其与弟子形成的常州画派对后世的花鸟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恽南田早期也是画工笔画的,但是他后来创立了没骨画法。没骨画法和传统工笔画的区别在于,工笔画是双钩,一个物体用线条把它的轮廓框起来,然后在里面填色。而恽南田的没骨画法,是直接先画颜色,需要的地方再勾线。比如这张画中的树叶,就没有外面的轮廓,只有里面的经脉,使画作看起来特别的温文、雅丽、清爽,开一代画风之先河。”在本次展览中,有多幅恽南田及其学生带来的没骨画法的画作。

晚清之后,中国画试图探索改良路径。陈之佛在上溯后蜀、南唐以至两宋画院的基础上,融入西画的透视和造型技法,在创作风格上有了很大转变,影响了一代江苏工笔花鸟画家群体。“这一张《芦雁》图,是他比较早期的作品,画法上看起来相对比较薄、简单化,跟他从事染织和工艺美术有一定关系。而在《秋菊白鸡》中,他已经从工艺美术中脱离开,完全走向了绘画。”喻慧解析,陈之佛的画集百家之长,自成一派,画中石头以一个大大的石青呈现,可见其在色彩运用中十分大胆,而叶片的画法上又像恽南田的没骨画,花卉处理却像宋人画一样十分工整。

新中国成立以后,传统的主题被赋予了更多文化关切,江苏的工笔画创作在内容题材和形式语言上都作出了持久的拓展与探索,技术上的臻于精细与审美理想上的意境追求,在现代生活的情境中融合为多元丰富的时代面貌。

作为当代江苏工笔画代表画家之一,喻慧也为大家讲述了展厅中自己的一幅作品《风中》,画面中一只鹰于风中傲然挺立在太湖石上。“我是从学宋人花鸟画开始的,从2000年开始,我在创作风格上渐渐有所变化。太湖石进入了我绘画的主要题材。太湖石不仅是中国的雕塑,也是文人品质的象征。一开始我把太湖石引进绘画中的时候,依然不舍得自己画的那些花花草草,于是又在石头里加了花草竹子。而后我又想做减法,在一次次尝试中发生了变化。”喻慧认为,石头是相对永恒不变的东西,通过这幅画,她亦想阐明一种时间与生命的关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星欣 姚依依

【新潮】

乡愁,一轴美丽的丝绸

文/朱晓闻

2012年至2014年,我以驻留艺术家的身份在洛杉矶生活。一个平常午后,我开车经过比弗利大道,那里精品店林立,我的目光被一块陈旧而巨大的店标吸引:Oriental Silk——东方丝绸。

这是一家中国真丝店吗?为什么开在这条精品街上?看起来似乎格格不入。我想去一探究竟。玻璃门一下子就推开了,扑面而来陈年老店特有的醇厚气味,既厚又潮,在终年干燥少雨的洛杉矶极为少见。这股气味,一下子就把我的记忆拉回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上海。当时,妈妈会带我去南京西路的“真丝大王”店买真丝面料,然后请裁缝师傅量身定制。

眼前这家店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全都摆满了色彩艳丽、雍容华美的真丝面料。一位六十开外的老先生应声而来,是店主黄先生。他戴着一副金边眼镜,温文尔雅,像民国小说里的人物。他用纯正的加州腔英语告诉我,这家店是他父母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成立的,是美国西海岸第一家中国真丝进口商店,也是目前洛杉矶唯一一家真丝商店。

走进店铺,发现它比我想象中大很多,四周全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真丝货柜,所有货柜都摆满了商品。货柜之间的空地,到处是有趣的服饰配件和挂着的样衣,连天花板上都挂满了全真丝的手工风筝,十二生肖、龙的图腾,各式各样应有尽有,犹如穿梭在时空胶囊里。

黄先生说,要了解这家商店的历史,得从他的曾祖父说起。19世纪60年代,他的曾祖父作为华人劳工,被轮船运到旧金山当苦力,他攒了一笔钱,回国振兴家业,但后来家道衰落。黄先生的父亲年轻时到美国打工,之后先在比弗利大道上开了一家洗衣店,后来又考虑转行。此时恰好遇到一位老乡,其女儿叫黄柳霜(Anna May Wong),是好莱坞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女影星。黄柳霜年少成名,又在欧洲居住多年,见过很大的世面。她听说黄先生的父母想转行,就向他们建议,如果能把从中国进口真丝的生意做起来,一定会有很好的收益。

这句话为黄先生的父母埋下了转行的种子,但是他们一辈子没穿过绫罗绸缎,真丝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不过,黄先生的父亲有一点非常了不起,哪怕只受过小学教育,但他从来不怕学习,有什么不懂的就去社区图书馆借阅免费的资料。他开始潜心研究关于真丝的知识,比如真丝的分类、用途、制造工艺,还有进出口途径等等,经过几年,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真丝知识。

他有一位表兄曾是清华大学的教授,通过其在中国的人脉,黄先生的父母来到广州,去丝绸博览会采购了大批真丝面料。通过这种灵活的方式,他们开辟了一条中美之间真丝进出口的贸易渠道。黄家东方丝绸进出口商店终于在1973年正式开门营业。开业第一天,他们非常隆重地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

当时,店铺里成排的货柜,都是黄先生父亲自学木工做出来的。存放那么多真丝面料,需要非常多的货柜,如果在美国请工人来做,成本就太高了。从橱窗看店铺,第一眼并没有看到很多真丝,而是成排的瓷器。因为纯天然的真丝制品怕光,被暴晒后很容易褪色,所以黄先生的父母就想了这么个点子。

商店一开就是四十多年,一度成为好莱坞最受欢迎的中国真丝供应商。很多耳熟能详的电影,比如《泰坦尼克号》《星际迷航》《加勒比海盗》等,都曾在这里选购过面料。《星际迷航》里一个叫火神和尚的形象,他穿了一身像道袍的服饰。当年电影的服装设计师亲自来东方丝绸,发现了这种有龙图腾的真丝面料。他很有创意,通过反复洗涤,令真丝产生了一种天然的收缩,上面的图腾更为立体了。黄先生后来特意跑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就为了看一看自己店里的真丝在大银幕上是什么样。一根丝线,就这样从中国的养蚕厂,一路飘到了好莱坞的摄影棚。

后来,我想为这家店拍摄纪录片,整天都泡在店里,听黄先生闲聊,看他招待顾客。原来,黄先生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工程专业毕业的。他念完硕士之后进入NASA,成了一名计算机工程师。父亲曾经对他说,你别看工程师这份工作工资挺高的,但是只要行业不景气,你的工资越来越高,你就很容易被裁员。一开始黄先生对此不以为意,谁知道在此后的很多年里,美国的航天工业不断缩水,他本人也经历了三次失业。他才渐渐明白父亲的先见之明。

上世纪80年代,父母要退休了。黄先生的兄弟姐妹没有人愿意接手商店,因为他们都明白其中的艰辛与付出。最后,黄先生实在舍不得因为自己不接手令父母创造的产业无疾而终,于是辞去了工程师的工作。

刚开始学习店里生意的时候,父亲手把手地教他所有关于真丝的基本功和待人接物的道理。经常有名人甚至一些海外的王公贵族过来购物,黄先生的父亲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有一次,一位特别趾高气扬的顾客径直插队,还对父亲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红纽扣先生。”这是当时好莱坞很受欢迎的一位喜剧演员。父亲抬头看了看他说:“你好,红纽扣先生,我是黄先生。”过去了好几十年,店里的很多细节都还保留有黄先生父亲言传身教的痕迹。所有的价格标签都是老先生手写的,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了,黄先生就用红色记号笔跟着父亲的笔迹再描一遍。

黄先生的母亲虽然受教育程度不高,却和父亲一样聪慧勤勉。她根据年轻时务农的经验,在后院开辟了一片小小的菜园,种上各种新鲜果蔬,为全家供应营养。她在晚年,仅仅凭借听广播和看报纸就学会了炒股。有一年黄先生的儿子要上高中了,考虑买学区房。黄先生的母亲突然说,你们不用担心,我可以为你们全款买房。买房的钱就是炒股赚来的。

黄先生回忆父母的时候说:“他们就像一个人的左右手,十指相握的时候,一点缝隙也没有。”传统的中国家庭里,父母亲之间不会说我爱你,对孩子也不会那么说。当父母亲相继辞世之后,黄先生才发现父母亲曾经的感情是如此深厚。

我前前后后在黄先生那里拍摄了几个月时间,遇到了一些有趣的顾客。有一位戴着红色小帽的老太太慕名而来,她告诉我,她孙女在纽约学习时装设计,向她透露了洛杉矶这家店里有非常美丽的手工刺绣缎带。黄先生把店里的手工刺绣缎带倾数取出,像博物馆讲解员一样给她介绍。

不过,当有一些商人来,希望黄先生能以低廉的价格把手中的存货脱手,黄先生就不高兴,他仍然觉得这些真丝面料都有本身的价值。

有一次,一位灯具商来采购灯罩面料,他指着一幅薄荷绿的面料对黄先生说,这个绿色真鲜真好看,有讲究。黄先生特别高兴,他说这个颜色是父亲亲自研制的,当年父亲把配方邮寄到中国,让丝绸厂按照配方染色。说着,他把最后一轴薄荷绿的丝绸轻轻打开。那一瞬间,原本闷在塑料袋里的真丝好像活了过来,前赴后继地飞向桌子另一头。黄先生手势一挥,就像一位指挥家。我们看到,丝绸静静地延伸、展开、落下,似乎我们并不存在,外面的花花世界也不存在,这里只有黄先生和他对真丝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