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核雕 刺绣的艺术之美 提高青少年美学素养「核雕艺术」

互联网 2023-02-01 16:08:59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欣赏核雕 刺绣的艺术之美 提高青少年美学素养「核雕艺术」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提起语文课上的一篇文章——《核舟记》相信大家还能记得里面内容:明有奇人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大家读此文章都会为王叔远的核舟感到新奇。当上周看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韩志耀老师的作品时,则更是深深的被震撼到了:究竟需要怎样高超的技艺才能在那样一个狭小的桃核里面雕刻出这般栩栩如生的情景?

近日,大连电台《教育会客厅》学生记者们参观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韩老师的的核雕馆,并在非遗传习所学习了核雕艺术的历史,还在韩志耀的指导下,亲自当了一把“核雕家”。此外,学生记者们还参观了“芸绣坊”,听了马锐老师介绍的关于手工布艺方面的内容。

一、“零距离”接触“核舟记”

韩志耀老师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两届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得主。他把一颗颗看似无用的桃核,刻进国家级“非遗”,这让每一个学生记者都深感敬佩。他说,核雕和剪纸一样,在非遗中都属于传统美术的范畴,学生们从中可得到美学修养的熏陶和提高。据悉,桃核雕属于民间艺术中的杂项,是雕刻艺术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国内干这一行的也就二三十人,而能雕刻出精品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是因为桃核表面覆盖着密密麻麻的纹路,这样会导致雕刻家进行布局设计极为困难,但是核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明代核雕名家王叔远在桃核上雕刻精品核舟,数百年后,仍然是叹为观止的精品。

据悉,王叔远刀下的核舟仅有两三厘米长,两个黄米粒那么高,可就是在这么小的空间内,他创造出的小舟虽小,但是五脏俱全,船舱一共有8扇窗户,而且都是可以开合的,舟上有五人,动作各不相同,每个人就连神情都勾勒的惟妙惟肖,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传世精品。不过很可惜,这艘小舟在流传途中被遗失了。韩老师就继王叔远的桃核微雕“核舟记”失传近500年之后,再现了这一奇作。据韩老师介绍,历史记载中,王叔远的《核舟记》中有8扇窗,而韩志耀将其拓展为24扇窗,而且每扇窗都是镂空,可开可关,凭借此作品,韩老师在2001年夺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随后韩老师再接再厉,创作出作品,拓展为44扇窗户,技艺精湛程度更让人叹为观止。韩老师说,艺术需要继承和发展,500年前,王叔远建立了一个艺术的起点,如今,他作为一名大连人,把这艺术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二、核雕精品《清明上河图》令人震撼

随后,小记者们见到了韩老师的长篇组雕“核桃舟大观”,100个各样舟船组雕囊括了从东汉时期的艨艟舰船,到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再到近代嘉兴南湖上的游船。小记者们在韩老师的讲解中,欣赏着核雕精品,连连发出啧啧称奇的赞叹声。韩老师说,核雕需要在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突破和提升,所以他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就是将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和主要场景进行二度创作,在69只桃核上精雕细刻出100多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为创作这一作品,耗时3年,仅桃核就用掉了2000多只。凭这一作品,2013年12月,他再度夺得“山花奖”。韩老师勇于创新,不断拼搏的精神令小记者们感动。

三、动手体验核桃雕刻技艺

在参观了核雕展馆后,韩老师又领着学生记者们来到了非遗传习所,亲身体验核雕技艺。学生记者们在工作台前坐下来,韩老师向大家介绍了雕刻核雕的工具——电动刀。他讲解了操刀的手形以及运刀的手法 ,大家非常兴奋,握着电动刀跃跃欲试。韩老师提醒要注意用右手的无名指抵住桃核,防止受伤。韩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三个核雕的样本,分别是小水桶、小花篮和小葫芦。学生记者们先踩了一下工作台下的一个开关,电动刀就旋转起来。韩老师“手把手”地指导小记者,让他们都能够掌握使用电动刀的诀窍。原来,使用电动刀可以让雕刻者“造型设计更快”,并能“瞬间记住灵感”。

看大家学习进步神速,韩老师连连表扬:“领会得真快!”他激励小记者们在传统技艺的体验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情。同时,韩老师还勉励小记者们来传承核雕艺术。他表示:“核雕艺术迫切需要传承。如果有年轻人学艺,我也会毫无保留教授。”

了解“指尖上的布艺、刺绣之美”

当日下午,学生记者们又来到“芸绣坊”和“辽南刺绣工作室”,听马锐老师和李银娣老师讲述如何制作手工布艺和辽南刺绣,让小记者们了解到“指尖上的艺术之美” 。马锐老师还讲述了大连的“绣娘”凭借着精湛的技艺,曾多次成功获得订单,帮助许多下岗失业人员圆了就业梦。在辽南刺绣工作室,学生记者们也欣赏了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

本次活动让学生记者受益匪浅,在他们心里,都种下了核雕和刺绣这两颗形式各异的非遗的种子,让小记者们深深感叹非遗传承人的智慧与技艺,意识到它们都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当好好珍惜,并尽自己所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加以传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