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2020六校联考」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深圳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四「2020六校联考」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现实题材作品具有观照现实的及时性、题材内容的时代性和思想意义的现实性。这些特征是其与历史题材剧目相比较而言更为突出的优势,不仅要充分保持,更要转化为艺术上的风格特点。如何面对现实题材戏剧创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呢?
艺术创作不是凭空臆想、随意虚构,需要坚实的生活积累,正如思想家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言:“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内容丰富、色彩斑斓的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缺乏切身的生活体验、没有基本的生活常识,想创作出好的生活作品犹如痴人说梦。艺术家需要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直接经验,也要通过各种方式有效地汲取间接经验,从而不断丰富生命体验和生活阅历。
但生活不等于艺术。剧作家虽然已经掌握丰富的生活和生动的人物,还必须经过自身对题材掰开了、揉碎了的思考、辨析、反思等一系列的酝酿构思,直至完成充满个人审美体验与思想内涵的艺术创造。作者必须脚踏实地地完成由体验、反思现实生活到构思、表现独特生活,塑造典型人物,传达深刻思想的艺术化过程。没有经过这种复杂而又漫长甚至痛苦的审美过程,戏剧文学剧本的创作便只能停留在对生活的原样描述上,这会导致很多问题出现。
戏剧艺术有了扎实、丰富的现实生活做基础,还必须经过剧作家的心灵展露书写出新颖曲折的故事,突显出饱满鲜明的人物形象。知名文艺理论家钱谷融说:“文艺的对象,文学的题材,应该是人,应该是时时在行动中的人,应该是处在各种各样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这说明文艺包括戏剧在内其讲述故事、展现生活、推动情节的目的都是在舞台上塑造真实可亲、活生生的人。
戏剧剧本要围绕着人来写,日常生活、人情世故不可缺少,写人的生活就不能背离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逻辑、正常情感和行为习惯。那么在戏剧创作过程中,尤其是在剧本的写作中就必须深入挖掘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思想行动、思维习惯、说话方式等都要形成有机的统一,形成个性化的表现。作者在阐述思想情感、表达观点的时候一定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充满功利性地直奔主题,不能直白暴露心里话,必须通过角色自身的行动予以展现。
现实题材戏剧作品还要把题材自身的优势转化为艺术上的优势,突显其艺术性和观赏性。艺术性是审美领域强烈的感染力,应该包括:形象的典型性和生动性,情节的曲折性和传奇性,结构的完整性和紧凑性,语言的准确性和鲜明性,手法的独创性和多样性及审美的愉悦性和观赏性等。知名剧作家郑怀兴用傅山的话来谈编剧创作:“曲尽人情,愈曲愈折;戏推物理,越戏越真”,情节越曲折,人物形象越鲜明,戏才越好看。这就是戏剧艺术创作的规律,曲折的戏剧性的表达既构建了其艺术性,同时又是艺术性的内在约束。
现实题材戏剧创作只有不断地深入现实生活当中挖掘好的题材,不断通过现代生活故事、人物情感、思想命运,以新的手段和方法展现时代精神,才能实现戏剧艺术新的突破和建设。现实题材戏剧创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让我们发扬戏剧艺术精神,创造性地运用戏剧艺术独特手段表现一个个具体人物的生活和心灵世界,竭力构建舞台艺术的审美空间,表达独特的艺术发现,推动创作繁荣发展。
(摘编自智联忠《现实题材戏剧创作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近期,一批描摹时代风貌、聚焦社会生活的现实题材影视作品集中上映。如《北辙南辕》《理想之城》《我在他乡挺好的》等剧,给屏幕带来一股新风。然而,其中一些作品在摹写现实生活的同时却消解了其艺术性,让作品的传播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大打折扣。真正符合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作品还应着力提升艺术性。
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首先要把握好纪实性与戏剧性的关系。有的影视作品在故事中穿插大量纪录片或纪实风格的影像素材,忽略了故事的戏剧性建构,令故事情节苍白无力、松散寡淡。而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总是在拥抱现实的基础上托举现实,把情节密度高、戏剧张力大作为重要的美学追求。
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要把握好普遍性与典型性的关系。要把生活中的普遍性、常态化提炼成故事中的独特性和典型化,挖掘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寻找烟火人间里的真感情,发现平凡小事中的正能量,让人物的遭遇、经历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具有高度的广泛性和概括性,塑造“熟悉的陌生人”。
提升现实题材创作的艺术性,还要把握好市场化与风格化的关系。创作者要精准捕捉社会热点,对社会话题报以深切的感悟和理解,敏锐发现热点背后的社会思潮和现实困惑,从小切口破题,以多角度解题,用大情怀点题。与万千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这是现实题材创作得以立足的基础,也是收获社会效益的保障。真正能够体现艺术性的创作是在把握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融入风格化、个性化的创作特点,既要以现实主义为旨归,又要努力释放艺术个性,融入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从历史真相、思想真理和生命真谛中捕捉创作的动力之源。
(摘编自杨洪涛《现实题材创作应注重艺术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要求创作者必须要有坚实的生活积累、一定的生活常识,以及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积淀。
B. 剧作家在作品中表达情感和观点时只能通过角色自身的行动来展现,而不能将自己的心里话直接表露出来。
C. 故事的戏剧性构建既是现实题材创作提升艺术性的要求,也是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最为重要的美学追求。
D. 现实题材作品要善于挖掘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但不能背离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逻辑、行为习惯和正常情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为塑造饱满鲜明的人物形象,剧本创作时要着力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让人物的思想行动、思维习惯和说话方式形成有机统一。
B. 戏剧艺术只要及时深入观照现实,并融入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努力释放艺术个性,就能实现新的突破和建设。
C. 部分现实题材作品传播力、感染力不强,是因为创作者没有很好地完成由现实到充满个人审美体验、思想内涵的艺术创造过程。
D. 现实题材创作如果能抓住社会热点,并能深入剖析背后的现实困惑,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就有可能获得不错的社会效益。
3.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现实题材作品艺术性的一项是(3分)( )
A.《攀登者》面对冰封的历史,采取了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手法,将个人命运置于蜿蜒曲折的历史进程中,使主题呈现出复杂多义的意涵。
B.《山海情》把脱贫攻坚的时代命题与老百姓的生活愿景进行富有戏剧性的深度融合和精准阐释,在细节中发现伟大,在点滴中走向崇高。
C.《中国机长》取材于川航3U8633经历的一段生死旅程,在还原危机的同时,完整再现了航空业的严谨工作流程和复杂的后台管理体系。
D.《我在他乡挺好的》讲述北漂单身女性在世情冷暖中满怀希望、不屈不挠、奋力开创美好生活的故事,以小故事讴歌坚强奋斗的时代精神。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 有人评价,“既要讲中国故事,更要艺术地讲好中国故事”是电影《我不是药神》成功的关键。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评价的理解。(6分)
电影《我不是药神》取材于真实故事,直面社会问题,直击癌症患者看病难和看病贵的民生痛点。该片讲述了小药店老板程勇从一个代购、贩药敛财的药贩子,变成为病人买药散尽家财的“药神”的故事。影片以草根群像式的现实刻画,塑造了以程勇为代表的平凡卑微却坚韧顽强的人物形象,探讨了种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药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等。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6~9题。
迷失在雪中的城市
[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
1
那个早上是寂静把马可瓦多叫醒的。打开窗户:整个城市不见了,被一页白纸取代。
电车因下雪而停驶,马可瓦多只好走路去上班。沿途,他自己开辟出他的通路,感到前所未有的自由畅快。
所有大小道路像沙漠般无边无际的展开。被覆盖的城市,谁知道是否还是同一个,或者在夜里已换了另一个?谁知道在白雪下到底还有没有加油站、书报摊、电车站,或者只是成堆成堆的白雪?马可瓦多一面走一面幻想着自己迷失在一个不同的城市中:事实上他的脚步正把他带往每天工作的地方,同样的仓库。等走进大门口,这位搬运小工惊讶的发现自己站在一成不变的墙内,仿佛那些让外头世界消失的改变,独独漏掉了他的公司。
2
在那等着他的,是一把比他还高的铁锹。车间主任威利哲姆先生把它递给他,说:“公司前面人行道上的积雪轮到我们铲,也就是说轮到你铲。”
铲雪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差事,尤其对那些没吃饱的人而言,可是马可瓦多却觉得雪就像一位朋友,撤消了禁锢他生命的牢笼。于是他发奋工作,一大铲一大铲的雪花由人行道上飞向路中央。
还有失业的西吉斯蒙多对雪也充满了感激,他在那天早晨被市政府征召成为铲雪工人,终于眼前有了几天确定的工作。他把目标锁定在能够成为小队队长,然后——这个志向是一个秘密——再青云直上。
西吉斯蒙多转身看到了什么?一个忙碌的家伙在人行道上东一铲西一铲零乱地用雪把那一段刚清完的行车道又盖住了。他用装满雪的铁锹指着对方的胸口:“喂,你!是你把雪铲下来的?”
“啊?什么?”马可瓦多惊跳起来,但承认:“喔,大概是吧。”
“好,那你立刻用你的小铲子把它弄回去,要不然我就让你把它吃干净。”
“可是我应该要铲掉人行道上的雪。”
“我要铲的是马路。那怎样?”
“不然我要放哪里?”
“你是市政府的吗?”
“不是,我是Sbav公司的。”
西吉斯蒙多教他如何把雪堆在路边,于是马可瓦多把那一段马路重新打扫干净。心满意足,铁锹插入雪中,两人注视着完成的作品。
“你有烟头吗?”西吉斯蒙多问。
当他们互相为对方点燃半支香烟时,一辆扫雪车驶过,扬起两大波白浪掉落两侧。等这两个人抬起目光,他们清过的那段又重新盖满了雪。那辆车,转着它的大刷子,已经拐弯了。
3
马可瓦多学会把堆雪打压成结实的小墙。如果他一直不断作这样的小墙,便可造出完全属于他的路径,通往只有他知道的地方,而其他人在这些路里都会迷失。
在人行道旁某一处原来就有一堆庞大的雪。马可瓦多正准备整压它以与他的小墙同高时,才发现那是一辆汽车:公司董事长亚伯伊诺的豪华大轿车,全被雪盖住了。既然一辆车和一堆雪之间的差别这么微小,马可瓦多埋首用起铁锹来雕刻一辆汽车。他雕得实在很好:在两者之间还的确分不出来哪个才是真的。为了给这个作品做最后修饰,马可瓦多用上了一些铁锹挖出的废物:一个生锈的圆罐子作车灯,一片煤气阀让车门有了把手。
门房、传达员和工友一阵脱帽礼,董事长亚伯伊诺从大门出来。有深度近视眼的董事长,自信地快步走向他的汽车,抓住突出的煤气阀,拉出,低下头连脖子一起钻进雪堆中。
4
马可瓦多已经转过街角在中庭清扫。
中庭的小孩作了一个雪人,还没有鼻子。孩子们便各自跑回家里的厨房在蔬果中翻找。
马可瓦多看着雪人思考着什么。专注于他的沉思,以至于没听到屋顶上两个男人喊叫:“喂,先生,您移动一下位置!”他们是负责除去瓦片上积雪的人。然后在一瞬间,三百公斤的雪迎头落下。
小孩带着他们的战利品胡萝卜回来。“哇!他们做了另一个雪人!”
“我们帮两个都装上鼻子!”便把两条胡萝卜分别插在两个雪人脸上。
马可瓦多,死多于活地感觉到透过那层把他埋没和冰冻的白雪有人送来了食物,便咀嚼起来。
“我的妈呀!胡萝卜不见了!”小孩们都吓坏了。
其中一个最勇敢的并不放弃,把一颗青椒也塞给了雪人。雪人狼吞虎咽地把青椒也吃掉了。
小孩们再试着放上一小根木炭当鼻子。马可瓦多用尽全身力气把它吐掉。“救命啊!它是活的!雪人是活的!”小孩们全都跑光了。
5
在中庭的一角有排放热气的闸门。马可瓦多,迈着雪人沉重的步伐,把自己移到暖乎乎的闸门上。
拿起铁锹暖身,他继续在中庭工作。有一个喷嚏停在鼻头,就停在那里,没决定到底要不要出来。马可瓦多铲着雪,半闭着眼,而那个喷嚏始终卡在他的鼻尖。突然间:“啊……”,几乎隆隆震耳的:“……啾!”比地雷爆炸还要猛烈。由于空气急剧的变动,马可瓦多被震撞到墙壁上。
这个喷嚏引起的根本是一个龙卷风。所有中庭的雪扬起,纷飞有如暴风雪,然后被上方的漩涡吸进去,撒入天空。
当马可瓦多从昏厥中重新张开眼睛,整个中庭都是空的,连一片雪花也没有。在马可瓦多眼前出现的是一如往日的中庭,灰色的墙壁,仓库的箱子,那些日常的满怀敌意的东西。
1963年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虽然一场大雪覆盖了城市,但是马可瓦多、西吉斯蒙多和一些孩子都找到了各自的欣慰。
B.西吉斯蒙多虽生活艰辛,但是做事踏实认真,积极把握机会,并对美好生活充满着希望。
C.往人头上扫雪,是小人物之间的冷漠;小孩们喂雪人蔬菜,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D.大雪消失之后,马可瓦多要面对“日常的满怀敌意的东西”,它们会让他失去自由畅快。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强调雪大,为后文写小工扫雪、孩子堆雪人、马可瓦多雕刻雪车、董事长钻进雪车等故事情节埋下伏笔,使叙事自然真实。
B.小说中对马卡瓦多和西吉斯蒙多的语言描写各具特点,体现了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而心理描写又暗示出他们相似的人生处境。
C.小说将大雪后的城市和雪消失后的城市进行对比,并对比前后人物的心情变化,从而激发读者对引起这种变化的思考,深化了主题。
D.小说以现代工业城市为社会环境,以一场大雪为自然环境,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图景,展现了人生的百态,具有了巨大的张力。
8. “迷失在雪中的城市” 作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学者评论卡尔维诺的作品:“用轻逸的笔抵抗沉重的现实”。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也。事刘守光为参军,守光败,去事宦者张承业。承业监河东军,以其文学荐之晋王。当晋与梁夹河而军,道居军中,为一茅庵,不设床席,卧一束刍而已。诸将有掠得人之美女者以遗道,道不能却,寘之别室,访其主而还之。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其人后来愧谢,道殊不以为德。天成、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之常情也。”明宗问曰:“天下虽丰,百姓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水运军将于临河县得一玉杯,有文曰“传国宝万岁杯”,明宗甚爱之,以示道,道曰:“此前世有形之宝尔,王者固有无形之宝也。仁义者,帝王之宝也。故曰:‘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明宗武君,不晓其言,道已去,召侍臣讲说其义,嘉纳之。道前事九君,未尝谏诤。世宗初即位,刘旻攻上党,世宗曰:“刘旻少我,谓我新立而国有大丧,必不能出兵以战。且善用兵者出其不意,吾当自将击之。”道乃切谏,以为不可。世宗曰:“刘旻乌合之众,若遇我师,如山压卵。”道曰:“陛下做得山定否?”世宗怒,卒自将击旻,果败旻于高平。世宗取淮南,定三关,威武之振自高平始。其击旻也,鄙道不以从行,以为太祖山陵使。葬毕而道卒,年七十三,谥曰文懿,追封瀛王。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益以旧德自处。道事四姓十君,然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誉之。
(节选自《新五代史·冯道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
B.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
C.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
D.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字,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加冠礼,取字并取号,以便于平辈或后辈称呼,表示尊重。
B.中国,指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由华夏族建立的政权,也可指京都地区。本文取前意。
C.天成,指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皇帝即位时或在位间改换年号称之为“改元”。
D.山陵使,古代皇帝死亡,葬地所在称山陵,山陵使掌皇帝丧葬之事,多由大臣临时兼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冯道刻苦节俭、坚守操行。当晋梁双方对峙时,冯道能够在茅屋中卧草而眠,对于将领赠送的抢来的女子也能返还原主。
B.冯道做事审慎、居安思危。面对连年丰收,他善用出使中山的亲身经历来委婉劝说皇帝要注意谷贱伤农的情况,获皇帝肯定。
C.冯道不惧君威,敢于谏言。冯道之前虽不曾直言规劝过皇帝,但在刘旻攻打上党时,他却犯颜直谏,从而遭到新帝嫌弃。
D.冯道德才兼备,广被称誉。冯道年轻时凭借才华得以升职,后为人稳重,虽然历侍四姓十君,但依旧因为德行受到景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之常情也。(4分)
(2)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4分)
14.《尚书》有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根据文章概括冯道做了哪些事体现了这一观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①
司马光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②,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③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
[注]①诗人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退居洛阳。后曾任宰相的文彦博(潞国公)也因反对新法入洛定居。君贶(kuàng),即宣徽使王拱辰。东庄,文彦博在洛阳的宅第。②丕构:大厦。③萧相:汉代名相萧何,曾辅佐汉高祖,终遭猜忌,有人劝他“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本诗写景由远及近,浓淡相间,描绘出一幅恬静雅致的庄园山水图。
B. 第二句水天相连,浑然一色,与王勃“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相近。
C. 第五句运用借代手法,暗指国家这座大厦需要依靠辅弼大臣来支撑。
D. 全诗波澜起伏,感情抑扬有致,在严密的章法中写出诗人的不尽之意。
16.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从蜩与学鸠的视角运用反问的语气对大鹏远飞的意义进行否定的句子是“ ”;从斥鴳的的视角运用反问语气嘲笑大鹏高飞的句子是“ ”。
(2)自从屈原的诗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出现“木叶”这一意象,它在后人的诗歌创作中就不断出现并得到发展。如杜甫《登高》中:“ , ”。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道自己借书回到客舍,因寒冷四肢僵硬动弹不得,在“ , ”之后,状态才有好转。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今年4月,一场名为“丝路美地”的数字敦煌展活动在敦煌博物馆隆重举行,引发了国际关注。博物馆内,形神兼备、 的塑像和壁画,向观者讲述着著名的佛经故事。行走于满目绚丽的艺术宝窟中,人们会惊奇地发现:这一展览是高科技的复制款,几乎能够 。近来,中国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都开始与科技紧密相连。如湖南省博物馆用AR、VR、三维影像制作等技术,再现了宋朝人的“慢生活”。伴随着悠扬的古琴乐曲,宋朝文人雅士呼朋引伴、游山玩水、赏花饮酒,好不惬意。人们在高科技加持之下,博物馆里看到的不再是沉睡沉默的历史,而是活色生香、触手可及的文物。
博物馆是保护、传承人类文明的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如何让博物馆内的文物活起来、火起来,不仅要依赖科技手段,更需要深刻理解文物所 的文化内涵,以及无数 、“脑洞大开”的创意。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惟妙惟肖 瞒天过海 蕴含 精妙绝伦
B.栩栩如生 以假乱真 蕴含 精彩纷呈
C.惟妙惟肖 以假乱真 包含 精彩纷呈
D.栩栩如生 瞒天过海 包含 精妙绝伦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们在高科技加持之下,博物馆里看到的文物不再沉睡沉默,历史活色生香、触手可及。
B.人们在高科技加持之下,博物馆里看到的不再是沉睡沉默的文物,而是活色生香、触手可及的历史。
C.在高科技加持之下,人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不再是沉睡沉默的历史,而是活色生香、触手可及的文物。
D.在高科技加持之下,人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不再是沉睡沉默的文物,而是活色生香、触手可及的历史。
2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当我们打开电视,不经意间就可能会看到各类售卖家庭净水设备的广告。我们也都知道,自然界的水不一定都能够直接饮用,而自来水却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 ① 。那么,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可根据水源、原水质等各种因素,通过不同的水处理流程与工艺, ② 。通常情况下,在处理一般水质的地表水时,我们首先会将混凝剂加入水中使其产生蓄凝反应,沉淀出原水中的微生物与杂质,在滤池沉淀并添加消毒剂之后达到国家标准;如果 ③ ,还需要进行预处理,并在常规处理之后再加入臭氧、生物活性炭等物质。此外,还可以通过膜处理来保证净化的效果。( ),再通过供水网络进入千家万户。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 下列填入以上语段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经过膜处理后的水最后进入清水池
B. 膜处理能够净化水,使得水最后进入清水池
C. 膜处理使得净化之后的水最后进入清水池
D. 经过净化处理后的水最后都会进入清水池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在刚刚落幕的东京奥运会上,我们致敬“勇夺首金”的杨倩,为她备赛阶段不断稳定心态、专注于提高自身而动容;我们亦致敬“无冕之王”的苏炳添,为他持续改进技术、执着于超越自我而喝彩;而此届奥运会中金牌榜的比拼更是激烈:中国代表队一度以34金领跑奥运金牌榜首,“中国第一”的求胜强音奏起;比赛收官之日,当美国队在金牌榜首以39:38反超中国时,“功亏一篑”的失落声阵阵。
材料二:《曾国藩家书》云:“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对于以上材料,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C
2.B
3.C
4.①首先(由现实题材作品的特征)引出话题:如何面对现实题材戏剧创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②接着阐明艺术创作需要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完成艺术审美创造;③然后阐明戏剧艺术创作要塑造出饱满鲜明的人物形象;④最后指出现实题材戏剧作品要突显其艺术性和观赏性,点明现实题材戏剧创作的方向。(每点1分)
5.(1)“讲中国故事”是指要以现实生活为创作源泉,要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电影《我不是药神》取材于真实故事。(2分)
(2)“艺术地讲好中国故事”是指在还原现实的基础上还要进行艺术创作。①注意作品的戏剧性,写出新颖曲折的故事。影片讲述了程勇贩药敛财后良心发现,而后成为“药神”的丰富曲折的故事。②突显出人物的饱满鲜明,塑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影片塑造了以程勇为代表的平凡卑微却坚韧顽强的草根人物。③抓住社会热点问题,从小切口破题,用大情怀点题。影片直击民生痛点,探讨了种种现实矛盾与困境。(其中一点2分,答出两点给4分)
6.C
7.D
8.(1)表层含义:城市在雪中消失。城市被大雪覆盖,城市中一切都成了白雪,人们也在此迷路。(1分)
(2)深层含义:①现代城市给人带来的压力、压迫暂时消失。小孩玩雪作乐,小工扫雪糊口,暂得自由畅快,董事长出洋相,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真实城市里的压抑、痛苦。(2分)
②同时侧面体现了现代人迷失在沉重的现代城市生活里。(1分)
9.(1)轻逸的笔:①语言简洁轻快、诙谐幽默。卖力扫雪、被雪覆盖而感冒本是心酸的故事,作者却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轻描淡写,刻意回避沉重。
②运用寓言(或讽刺、或漫画、或喜剧、或夸张、或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主人公被当作雪人喂胡萝卜、打喷嚏成了龙卷风,董事长误入雪车等情节,想象奇特,荒诞不羁,令人忍俊不禁。(答1点2分,答2点3分)
(2)抵抗沉重的现实:①作者关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中人的生存困境,尤其是小人物的悲苦这一沉重话题。②不雕琢苦难,采用轻逸的笔调来表现个体的人格,体现对社会的批判,对自然的肯定。(必须体现“沉重”和“抵抗”,答1点2分,答2点3分)
10.D
11.A
12.B
13.(1)凡是身历险境的人忧虑深远而获得保全,身处安稳状态的人容易在疏忽的地方
生祸患,这是人之常情。 (①“蹈”翻译为“经历”“处于”即可得1分,考生若不知道如何翻译,可由后文“居安者”与“蹈危者”相对,由“居”来进行推断。②“全”译为“保全”1分。③判断句式1分。④语意通畅1分。)
(2)冯道年轻时就能匡正自己的行为而获得世人的称赞,等到担任大臣后,尤其致力于稳重地处事待物。 (①“矫”译为“纠正、改正、匡正”类似意思为1分。②“取称”译为“获得称赞”1分。③“务”译为“从事、致力于”1分。④语意通顺1分。)
14.①饥荒时拿出钱财周济百姓,帮荒田不耕的人耕种。②丰收之年婉谏皇帝要居安思危,防止谷贱伤农。③借玉杯之事劝导皇帝以仁德治理天下。(每条1分,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侍奉刘守光任参军,刘守光失败后去侍奉宦官张承业。张承业监理河东军,因为他有文学才能而向晋王推荐他。当晋和梁在黄河两岸驻军时,冯道在军中时,建一茅屋,没有铺床席,就躺在一堆草上睡觉而已。有将领抢来别人的美女送给冯道,冯道不能推脱,就把她安置在别的房屋中,查访她的主人而送她回去。他解除学士的职务在景城为父亲服丧,遇上饥荒年,拿出所有的财物周济乡里,而在野外耕作,亲自背柴打草。有荒着田不耕种,以及无力耕种的人,冯道趁晚上去偷偷为他们耕种。田主后来羞愧告谢,冯道并不认为有什么恩德。天成、长兴年间,连年五谷丰登,中原无事。冯道曾告诫唐明宗说:“我任河东掌书记时,奉命出使中山,经过险要的田间小路时,怕马绊倒,不敢放松马勒和缰绳。到平地后以为不必担心,却突然跌倒受伤。凡是身历险境的人忧虑深远而获得保全,身居平安的人,祸患就生于疏忽,这是人之常情。”唐明宗问道:“天下虽然丰收,百姓受益吗?”道说:“粮食贵了就会让农夫挨饿,粮食贱了就会损伤农夫的利益。”负责水运的军队将士在临河县得到一双玉杯,杯上有文“传国宝万岁杯”,唐明宗很喜欢这个玉杯。给冯道看,冯道说:“这不过是前代有形的宝物罢了。称王的人原本有无形的法宝,仁义就是帝王的法宝,因此说,大宝是帝位,怎样保持帝位,叫做仁。”唐明宗是个武人出身的君主,不懂他的话。冯道离去后,召来侍臣替他讲解冯道说的意思,称许并接受了。冯道以前侍奉九个君主都不曾直言规劝。周世宗刚登位,刘旻进攻上党。周世宗说:“刘旻小看我,以为我刚登位而国家有大丧,必定不能出兵迎战,而且善于用兵的人常常出其不意,我应当亲自率兵攻打他。”冯道于是恳切劝阻,认为不行。周世宗说:“刘旻的军队是乌合之众,如果遇上我的军队,就像高山压在鸟蛋上一样。”冯道说:“陛下能使山不动吗?”周世宗发怒,最终还是亲自率兵攻打刘旻,果然在高平打败刘旻。周世宗攻取淮南,平定三关,威武精神的振奋就从高平开始。他攻打刘旻,看不起冯道,不让他随行,任命他为周太祖山陵使,安葬完周太祖后,冯道就死了,享年73岁,谥号叫文懿,追封为瀛王。冯道年轻时就能匡正自己的行为而获得世人的称赞,等到担任大臣后,尤其致力于稳重处事待物,越来越以旧德自居。侍奉四姓十个君主,但当时的世人无论贤愚都景仰冯道为元老,而喜欢称誉他。
15.C
16.①尾联的意思:萧何作为一国之相,正如朝廷的左右手。他尚且需要置办闲田,来玷污自己的名声以打消皇帝的疑心。(2分)②此联运用典故(1分)作者把潞公比作萧何,既含蓄地赞扬了潞公(也包括君贶、作者自己)如萧何一般有辅君治国之才,(1分)又表达出他迫于形势只能置办闲田的无奈(1分)③同时,委婉讽刺了当今皇帝如同猜忌功臣的汉高祖,在“国须柱石”之际,却将辅弼大臣放置于朝廷之外。(1分)
17.(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而彼且奚适也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18.B
19.D
20.本体是博物馆,喻体是桥梁。(1分)博物馆跨越时空,联系古今,帮助人们了解过去的历史;桥梁本是为跨越河流、山谷、障碍物或其他交通线而修建的架空通道。两者在功用方面相似。(2分)将博物馆比作桥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博物馆有着联系沟通古今的重要作用。(2分)
21.①自来水经过处理已达到饮用标准②将自来水净化成饮用水③水源地水质较差(本题补写句子意思答对即可,每空2分)
22. D
23.【题目解析】
2022届六校第二次联考作文属于材料作文,作文题既密切关注当下社会现实,又回溯儒家传统思想,符合高考作文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体现了2021年新高考的命题方向,有利于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5. 材料解析
材料第一层:
在刚刚落幕的东京奥运会上,我们致敬“勇夺首金”的杨倩,为她备赛阶段不断稳定心态、专注于提高自身而动容;我们亦致敬“无冕之王”的苏炳添,为他持续改进技术、执着于超越自我而喝彩;而此届奥运会中金牌榜的比拼更是激烈:中国代表队一度以34金领跑奥运金牌榜首,“中国第一”的求胜强音奏起;比赛收官之日,当美国队在金牌榜首以39:38反超中国时,“功亏一篑”的失落声阵阵。
此层材料呈现的是当下社会热点内容:“勇夺首金”的杨倩、“无冕之王”的苏炳添,我们致敬他们自修处求强,在自胜处求强。在奥运会金牌榜的比拼中,“中国第一”的求胜强音奏起与“功亏一篑”的失落声阵阵则体现了国人“胜人处求强”之心。
材料第二层:
《曾国藩家书》云:“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
此是曾国藩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语,曾国荃受其母亲影响,生性刚直倔强,处处想胜人一等,曾国藩则告诫自己的弟弟曾国荃不要争强好胜。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强大有两种:一是将仁义与谦虚集于一身的强大;一个人要注重自己内心的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圣贤标准的道德品行,这样就能求得真正的明强,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自修处求强”。二是斗智斗力的强大,这种强大就是逞强或逞能;他认为逞强斗狠,说到底就是要获得对他人的超越感和优越感,从而谋求他人对自我的肯定,服从或尊敬.然而这种优越感的获得往往以压抑他人、伤害他人为代价,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胜人处求强”。
二、参考立意
1、自修处求强 自胜者谓强/做更好的自己/和自己过招/为自修而求索
2、贤于自修 强非胜人
3、求强之道/以自修胜人/胜人有方自修求强
……
只要能围绕“自修求强”、“胜人处求强”两个核心词展开的都属于符合题意。
三、任务分析
“结合材料”:一定要联系材料进行思考,不能脱离材料,最好全面结合材料。结合材料只谈“自修处求强”或只谈“在胜人处求强”,建议不要上二类(48—53)。结合材料谈“自修处求强”同时又谈及“胜人处求强”(合理性或不可),但流于表面、思辩性不强的,建议不能上一类(54—60);既结合现实材料又评析曾国藩语录,紧密围绕“自修求强”、“胜人处求强”两个核心词展开,能理解到“以压抑他人、伤害他人为代价”的胜人处求强不可;或能指出在“符合正确价值观”(涉及国家荣誉、民族大义、个人尊严等)前提下,我们要以自修之正确求强之道实现的“胜人处求强”,有深度具有强烈思辩性才可以上一类(54-60)。
“感悟和思考”:可联系材料关注当下,呈现社会现实,反思现象。可联系材料评析曾国藩儒家重要思想,深析传统文化。可思辨性思考,可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