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鲁迅故乡变化「风波鲁迅」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故乡鲁迅故乡变化「风波鲁迅」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1921年,鲁迅先生写下短篇小说《故乡》,盼望着故乡能有新变化。
一百零一年后的“故乡”,已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它承载着大先生的期待和笔下的风情,在新时代释放着盎然活力。
日前,2022“同心·越城”大会隆重召开,来自天南地北的乡贤集聚一堂,感受故乡蝶变,共绘幸福越城。拥有鲁迅文化这个大IP,“故乡”的故乡该如何描绘幸福底色,塑造更有文化味的城市“人设”?
故乡,是延续文脉
绍兴越城是鲁迅的故乡,是鲁迅文化的发源地。今年年初,越城区以鲁迅文化入选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名单。
为了擦亮这张独特的文化“金名片”,越城瞄准“解码”和“转化”这两个关键词,提炼最具辨识度的特征元素,搭建起大众与城市的情感桥梁。
“我们以鲁迅文化基因塑造IP,以文旅IP设计产品,以产品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越城区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进区域文化标识建设,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推动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和创意赋能。
“鲁迅外婆家”的探索,无疑是个生动案例。通过深入研究鲁迅经典文学作品,解码鲁迅文化基因,挖掘 “童趣”元素,“故乡的故乡”文化IP在越城区孙端街道安桥头村应运而生。
围绕该主题,安桥头村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资源,引入“小映盒”乡村数字电影、大众书局北新书站、菜园咖啡等多个业态,打造沉浸式鲁迅文化体验中心。随着38个文旅项目陆续落地,一大批游客慕名前来打卡鲁迅文学场景、体验田园童趣。去年,该村集体收入逾百万元。
大众书局
解码文化基因,最终目的是高效转化。今年,正值鲁迅短篇小说《社戏》发表100周年。当地提炼的核心元素“水乡社戏”,成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又一点睛之笔。
11月下旬,当地政府将联合鲁迅文化基金会“复活”百年《社戏》,打造首届水乡社戏节。计划从城市文脉、时代潮向、先锋艺术三个维度,围绕鲁迅小说《社戏》中的原址安桥头村和皇甫庄村,开展水上社戏、彩绘乌篷船等艺术活动,让鲁迅经典融入百姓生活,沉浸式还原鲁迅笔下的故乡风情。
“绍兴社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激活“沉睡”多年的《社戏》,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也是对鲁迅文化的创新实践。
然而,经典文学IP并非“万金油”,极易陷入“千戏一面”的窘境。唯有推动基因解码成果与当下文化趋势有机融合,在形式上融合更多现代模式,在内容中植入时尚元素,创新看戏场景,丰富互动体验,拉长产业长度,才是彰显越地文化特色、引发观众共情共鸣的“长线”打法。
返乡,遇见新天地
故乡是起点,也是终点。
“我是主动挤进来,想为家乡做点事。回到祖父的外婆家,一边安享晚年,一边工作。”9月11日,在2022“同心·越城”大会上,鲁迅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以安桥头村村民的身份,道出了心里话。
周令飞在同心·越城大会上发言。图片由越城区委宣传部提供
去年4月,周令飞工作室正式落户安桥头村。在他的引荐支持下,鲁迅美术学院在安桥头设立了动漫创作基地,师生团队扎根村庄,重温鲁迅的童心与乡愁,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聚焦《故乡》、《阿Q正传》、《社戏》、《祝福》等主题,去年以来,一批以鲁迅笔下人物为原型的动漫创作成果陆续亮相,颇受年轻人喜爱。
师生创作的鲁迅笔下人物动漫造型
“今年年底,鲁迅文化基金会总部将落户越城。”他表示,计划将安桥头村打造成一个从幼童到老年人、全年龄段的旅游目的地,让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人事物,与今天的时代结合,变成人们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回归故乡是“被需要”,浓浓的乡愁是根“牵引绳”。然而,家乡的发展蝶变何尝不是一剂振奋人心的“催化剂”,推动着这场以乡情为纽带的“双向奔赴”。
如今,文化优势正在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深耕本土优秀文化资源,借助新形式新载体,探索新业态新体验,打造了一批颇具越城辨识度的文创精品和品牌活动,推动着传统文化回归和新生。民俗非遗、名人经典、文娱潮玩、影视动漫等一众文化产业,在越城这片热土上孕育、交融、沉淀,在传承和创新中迸发出新生机,成为增强文化自信、带动当地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
感受故乡“沸腾”的同时,在外游子也看到了更多可能性。文化回哺、资金回流、人气回聚……在越城,新乡贤的身影不断活跃在新兴产业、乡村建设、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共同助力着创造一个更富生机、更具幸福感的故乡。
【他山之石】
城市IP运营,最终目的是经济和产业,但深耕名人笔下的经典文学IP,文化内涵不可忽视。地方名人是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如何联动经典文学和地方特色文化撬动经济市场,北京老舍茶馆的发展模式值得借鉴参考。
老舍茶馆一角。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老舍茶馆被誉为北京的“城市名片”。它以老舍话剧代表作《茶馆》为原型,在传承文化经典的同时,还打造了传统艺术的展示平台,是西城区文旅融合创新的典范。
一部《茶馆》就是老北京生活和文化的一个缩影。走进老舍茶馆,与两三好友围坐八仙桌,泡一杯浓郁香片,尝一块宫廷细点,听一折京剧段子,便可充分感受当地文化魅力。如今,老舍茶馆已发展成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饮食文化于一身的茶馆综合体,涵盖茶事服务、演出、餐饮和文化茶礼四大业态。
老舍茶馆艺苑。图片来源于视觉中国
围绕北京文化主题,老舍茶馆建立茶、戏、餐、礼四大产品服务体系,做足“茶馆”精品;还推出《四季北京·茶》驻场剧目,开办评书、鼓曲、相声、皮影等专场演出,打造“国茶汇”茶文化展示中心;更聚焦青年消费群体,通过举办小饮茶会,引领年轻一代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消费者粘性。
透过老舍茶馆的案例,可以看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企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延伸提供了新路径。对于越城区而言,在打响鲁迅文化IP之后,如何创新结合本土特色文化、非遗传统,以融入新时代下更多元化的生活消费场景,刺激文旅产业发展,是助力鲁迅故乡走向更广更深“破圈”的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