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艺术宫「宫墙绘画」

互联网 2023-02-02 17:22:30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中国文化艺术宫「宫墙绘画」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华艺术宫全景

“会场那边出了点情况,去看一下?”“嘉宾到了吗?我去接。”记者见到中华艺术宫教育部张娜时,她正在处理着讲座前的各项事情。此时,已是下午1点,距离讲座开始还有1个多小时,同事帮忙带的外卖早已放在桌上,还没顾得上吃。

2017年10月1日,中华艺术宫将迎来开馆五周年庆。届时,近50场展览和公共教育活动将轮番上阵。张娜和同事们除了要完成每周例行的讲座和活动外,还要筹备馆庆的各类活动,繁忙的工作节奏已成为常态。

公教活动多样 “艺术服务综合体”日渐成型

公教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广大参与者的支持。身为中华艺术宫的铁杆粉丝,退休老人弘明自然也不会错过这次五周年的艺术盛会。

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每周末去艺术宫听讲座,是弘明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周两场,场场必到。他说,“这些公益讲座经常会请到很多名家名师,水准很高,机会难得。来学习学习充充电,增长点知识。”

弘明早早来到会场等待讲座开始

两年前,一次偶然的讲座经历,让弘明彻底迷上了这里的文化讲座。“本来是打算随便听听,可没想到老师讲的特别好。工作人员告诉我可以关注中华艺术宫微信,每周都会有讲座信息,微信报名预约就能来听了。”现在,每次讲座信息一发布,弘明总是第一时间报名。“有时候没有讲座,我也会来。看看展览、聊聊心得,除了家里,这儿是呆的最久的地方啦。”弘明说。

“像弘明这样的铁粉还有很多,都是冲着我们的公共教育活动来的。”据张娜介绍,开馆5年来,中华艺术宫观众群从以往美术类专业特长的学生、从业者,逐步扩大到普通市民、艺术爱好者、游客等。艺术门类也从单一的美术,扩大到文学、音乐、诗歌、手工艺、非遗传承等。

“目前,中华艺术宫二十多个展厅同时开放,节假日日均客流量可达3万,对艺术普及活动的需求越来越大。客流的增长和展览内容的多样化,也迫使公共教育不断升级。”张娜说。

“上海美术大课堂”艺术普及讲座、艺文会、四季品剧、“文心画艺”儿童水墨课程、白领艺术沙龙……,丰富多彩的公教活动吸引了大批的艺术爱好者。

在周末举办的一场儿童水墨课堂上,记者遇到了带着女儿前来上课的王女士。“女儿特别喜欢来这里,边学边玩,还能交到很多好朋友。”王女士说,“艺术宫每期的体验课程都不一样,剪纸、水墨、版画、编织,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观察女儿最喜欢哪一门,以后好专门培养。”

小朋友们展示画作

“虽然是公益课程,却一点不比外面培训机构的课程差,请的还是名家名师。现在,报名也越来越火,抢名额也要拼手速,晚了就没了。”王女士说。

数据统计,5年间,中华艺术宫共举办展览180余场,开展公共教育活动760多场,活动涵盖讲座、亲子、导览、文学、戏曲、影展、演出等多种形式。此外,中华艺术宫积极“走出去”,通过“流动的美术馆”、“快乐330”进校园工程等,走出场馆,把优秀课程送到学校、社区。一个以展览为核心、融多元艺术教育形式于一身的“艺术服务综合体”逐渐成型。

外籍教师教孩子们学习色谱

现在,中华艺术宫还保持着每周末两场讲座、两场活动的硬指标。张娜说,“未来,我们还是坚持周周有讲座、周周有活动。在内容上增加科学与艺术、红色教育等内容,从‘向观众开放’向‘为观众服务’,力争把公教工作做得更好。”

树上海美术旗帜 绘未来五年艺术蓝图

公教活动办得风生水起,而作为上海美术的一面旗帜,中华艺术宫仍以近现代美术的收藏、研究、展览、交流为立馆之本。

2010年世博会结束后,中国馆更名为中华艺术宫。享誉世界的知名度和高质量的艺术等级,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开馆5年来,共接待海内外观众1230万人次。

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4级书画班的张艺蓝,算是中华艺术宫的常客了。每个月都会来一次,出了新展、大展,更是场场不落。上海的各大美术馆她跑了个遍,但印象最深的还是中华艺术宫。

“这里从展览设计、布局环境到色调搭配、光线控制,艺术氛围都特别强,观感体验很好,我特别喜欢来这儿。”张艺蓝说,“展览将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作品逐一划分,背景介绍、作品展示都清晰罗列,着重反映出艺术家的个人特点和艺术成就。即便是不了解的普通游客,也能有全面立体的感受。”

庆祝建军90周年——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美术作品展

作为主攻中国画技法的学生,张艺蓝表示:“0米层的贺友直纪念展,让人印象很深。”她说,“画家通过精致的笔法描绘出一幅幅趣味性、生活性极强的连环画作品。画幅虽小,但画面却很有延伸感。构图和空间把握,技艺高超,让人产生更多的联想,收获很多。”

贺友直捐赠作品陈列展

“展览布局也很有巧思,比如,0米层的贺友直连环画展和韩硕的作品同时展示,小小的连环画和巨幅的写意人物作品在同一个空间中并存,一大一小形成对比,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它们又相互呼应,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技法共同反映着现实生活。”

执行馆长李磊表示,未来五年,中华艺术宫力争每年举办100场讲座、100场儿童美术工作坊、6个艺术电影展、6场“艺术宫之约”跨界音乐会、若干次实验戏剧、戏曲演出,设立艺术图书馆、儿童阅览区,常年对公众开放。“今后,中华艺术宫将开展更多跨界融合和创新实验,以传统美术馆的收藏、研究、展览、教育、交流、文创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到文化传播、艺术研究、文创产业、社会建设等领域。”

游客在画作前驻足欣赏

坚守“文化阵地” 联通中外构筑文化自信

2010年世博会,让世界瞩目上海。一座中国馆,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作为全国仅有的13家“国家重点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以学术为抓手,坚守着这方“文化阵地”,让中国艺术与世界艺术的关联,日益构筑起广泛的文化自信。对观众群的培养,每年为这座城市所呈现的高品质的展览,也正在日益提高着这座城市的艺术素养。

近年来,中华艺术宫积极开展与国际重要美术馆的合作,通过让中国美术与西方美术的“对话”,实现互联互通。“同行——美术馆联合展”作为中华艺术宫自有展览品牌,每年确定一个展览主题,让中外美术作品同场竞技。

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邵仄炯告诉记者,“中华艺术宫是展现近现代视觉艺术作品的重要场所,她有别于呈现古代艺术的博物馆和国际化的当代艺术馆。除了展览还有梳理、收藏、传播艺术的重要功能,是连接古今与中外视觉艺术的重要桥梁。”

为庆祝开馆五周年,中华艺术宫推出多个大展及艺术活动,包括《文心雕龙——上海山水画邀请展》《水彩初心——陈希旦水彩画展》《司徒乔、司徒杰艺术展》《隽情之美——邱瑞敏、吴慧明捐赠作品展》等。邵仄炯认为,“视觉艺术语言要向大众传播,需要对其进行不同转换和阐释。我想这也是艺术宫服务展览、寻求与观众互动的重要环节。中华艺术宫不仅展示了艺术家的作品,更是为艺术家思想发声,为时代发声提供了重要的舞台。”(记者郁婷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