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南非」黄金眼镜蛇怎么画(黄金眼镜蛇用什么颜色的灯)
最近很多人在问「松鼠南非」黄金眼镜蛇怎么画(黄金眼镜蛇用什么颜色的灯),今天神州网就「松鼠南非」黄金眼镜蛇怎么画(黄金眼镜蛇用什么颜色的灯)展开分析。
哺乳类动物中最大的种群是啮齿目动物,共有2272种,占哺乳类动物总量的40%以上。除了南极洲外,它们几乎分布在世界上每个地方。啮齿目动物又被分为松鼠形亚目、豪猪亚目、河狸亚目、鼠形亚目4大类,它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上下颚有两颗“大门牙”,其中以各种‘鼠’类动物占了啮齿类动物总数的绝对比重。
或许在多数人的印象中,松鼠有一根毛茸茸的大尾巴,一副萌萌哒的神情,平时只会吃松果、藏食物,基本上没什么战斗力,对上那些眼镜蛇、响尾蛇只会沦为食物的份。其实不然,松鼠家族中有一种胆量堪比平头哥、敢斗毒蛇的成员——南非地松鼠。
非洲挖洞小能手,700平方米的地方发现60多个洞穴入口!
南非地松鼠(学名:Xerus inauris),英文名:Cape ground squirrel,也叫开普地松鼠,为松鼠科非洲地松鼠属物种,主要栖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踪影常见于博茨瓦纳、莱索托、纳米比亚、南非及津巴布韦等国干旱的大草原、灌丛带。
ps:根据习性,松鼠科也可为树松鼠和地松鼠,显而易见,它们一个生活在树上,一个生活在地下。一个是爬树高手,一个是挖洞高手。另外在地松鼠属里,还有一个比较出名的成员——喜马拉雅旱獭(即土拔鼠,它属于松鼠科旱獭属物种)。
南非地松鼠属于杂食动物,以植物的种子、杂草及昆虫为食。其体型相比树松鼠成员略大,成年雄性的平均长度为45.2-47.6厘米,雌性的长度约为43.5-44.6厘米。雄性体重为423-649克(最大可达1000克),雌性体重为444-600克。它们的尾巴几乎和身体一样长、一样大,体色在深棕色和浅棕色之间变化,体侧有明显的白色条纹,尾部则有两条黑色纵纹。另外,雄性地松鼠的‘蛋蛋’异常大,堪比一颗高尔夫球,和它小小的外形一点都不相符。
地松鼠都是挖洞小能手,南非地松鼠也不例外。它们用“无影爪”扑哧扑哧几下,不出半小时,一个藏身的洞穴就挖好。据研究资料显示,科研人员曾在700平方米的区域中发现了60个洞穴入口,并且这些洞穴群之间的距离为200m。尽管如此,但南非地松鼠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地上度过。
尾巴:犹如一把遮阳伞,也是斗毒蛇的法宝!
南非地松鼠一生下来就配备了堪比遮阳伞的尾巴,在艳阳下觅食时,用毛茸茸的尾巴遮住身体制造阴影,让它们在酷热的地面上保持凉爽。
另外研究显示,南非地松鼠的尾巴有调节体温、(挖洞时)散热的作用。科学家曾抓了4只地松鼠并在它们腹部植入了微型温度装置,每5分钟记录一次体温。结果显示,在地面温度高于30摄氏度时,地松鼠会频繁地竖起它们的尾巴。随后反复退回洞穴并重新出洞,但每次出洞前,地松鼠的体温会都会下降1-2摄氏度。
此外,这条尾巴还是斗毒蛇的工具,有类似斗牛那块红色旗子、逗猫棒的作用。日前有摄影师在南非卡拉哈迪跨界公园拍到南非地松鼠缠斗黄金眼镜蛇(Naja Nivea)的过程。只见这只松鼠不停地向眼镜蛇挑衅,从画面看,眼镜蛇攻击了不下10次,但是每次都被地松鼠快速地躲开,最终地松鼠将眼镜蛇赶跑。
南非地松鼠:咬到我算你赢!
黄金眼镜蛇,是非洲蛇伤最多的毒蛇之一,毒性仅次于黑曼巴(体色其实不全是金黄色)。网上有科普说,成年地松鼠之所以不怕毒蛇,原因是其体内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可以分解、中和响尾蛇或眼镜蛇的毒素,这情况与平头哥蜜獾差不多。但其实最关键的是,地松鼠利用了眼镜蛇感知热源的红外线辐射的特点,面对毒蛇时,迅速使自己的尾巴升温(让血液流到尾巴上),然后频繁摆动尾巴干扰毒蛇判断,从容地将毒蛇驱逐出自己的地盘。ps:在研究观察的案例中,南非地松鼠大部分只会驱赶毒蛇,并没有咬死吃掉。
黄金眼镜蛇:过来看看你而已,没什么事,我先溜了……
南非地松鼠:滚吧!
一夫多妻制,头碰头抢地盘!
南非地松鼠是群居动物、不会冬眠,一般3或4只成年雌性加上其后代(约9只左右)组成一个小群体。成年雄性与雌性分开生活,通常为4-5只,它们仅在雌性发情时才会加入到雌性群体当中。
南非地松鼠每天出洞觅食前都会安排成员当哨兵,警戒天敌,还会依不同天敌(巨蜥、胡狼、鼓腹咝蝰)发出不同频率的叫声。警报声有两种形式:发出短促而刺耳的“ bi-jo”声音,表示严重的危险,而中等音调的“ bi-joo”声音则用于较小的危险。
南非地松鼠有特殊的地盘宣示行为,它们会站起来以头碰头状似跳舞的方式,恫吓、驱逐入侵者。同时在繁殖季时,雄性松鼠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夺交配权。可以说非常公平,不会发生流血事件。
结语:
南非地松鼠,在生态环境中是有趣且重要的一员。一方面它们利于植物的传播,一方面它们挖的洞穴为类似猫鼬那样的动物提供了藏身之所(经常和猫鼬住一起,猫鼬也充当警报器警告地松鼠是否有捕食者的危险)。但同时它们身上携带很多寄生虫以及狂犬病毒,在非洲某些地区,有时会破坏农作物被迫害为农业害虫,从而遭到当地农民的毒杀。而所幸的是,种群数量暂未受到威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