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佛学」黄金白玉非为贵 唯有袈裟披肩难(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什么意思)
最近很多人在问「法师佛学」黄金白玉非为贵 唯有袈裟披肩难(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什么意思),今天神州网就「法师佛学」黄金白玉非为贵 唯有袈裟披肩难(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什么意思)展开分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对中国佛教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被后世誉为中国的释迦牟尼佛。
佛教禅宗,始于“释迦拈花、迦叶微笑”的公案,历来讲究“六根清净”,悟道因缘。
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
想要真正皈依佛门,并非只是简单地穿上僧服、双手合十而已。
在如今这般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里,能做到一心证道、研习佛法的出家人实在少数。
90后寂源法师便是当代难得的一位一心向佛之人。
13岁那年,寂源法师便出家成了一位小沙弥。
23岁之时,他又重新回到贵州老家,来到一座千年古刹里当起了住持。
寂源法师面容清秀,一身庄重的黄色袈裟,手上常年拿着一串佛珠。
13岁看破红尘,23岁修成正果,许多僧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寂源法师这般的高度。
幼年寂源,与佛结缘
1990年,寂源法师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
寂源法师自幼时起便长得十分灵动,一双清净无染的双眸更是漂亮得如女孩子一般纯净烂漫。
等到寂源法师慢慢长大到四五岁的时候,家里人却逐渐发现,他与别的小孩似乎有些不同之处。
按理来说,别人家像他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正处于一种活泼好动和贪玩的状态,而寂源法师却很少哭闹不说,还总是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
在寂源法师父母的印象里,总是感觉他“乖巧地过头了”,而且很少看到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幼年的寂源法师好似是上天派来下凡的童子一般,对世间万物生死的感知尤其灵敏,有时还会因此而悲痛流泪。
要说寂源法师平日里最感兴趣的事情,那便是佛经了。
家人已经想不起来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对佛经感兴趣的,但印象深刻的是他能自己拿着一本佛经静静地找个角落看一下午,有时候嘴里还会说一些深奥的哲理之言。
长久之下,家里的亲戚都知道寂源法师是个“不一样的小孩”。
有些人说寂源法师是不是魔怔了,但也有人说,“这个小孩有佛缘”。
可令家人感到奇怪的是,家族中并没有任何人是“有佛缘”的,而寂源法师却从小对佛学拥有着极高的天赋。
家里人虽说对寂源法师的许多作为都感到诧异,但却从未干涉过他的行为。
以前常听老人家说,“慧根是要无数世才能修来的,一般人轻易遇不到。”
寂源法师从小便是这般“有慧根”的人。
随着寂源法师慢慢长大懂事了,他也从内心深处发现自己和其他小孩是有些许不一样。
但究竟不一样在哪里,他也说不上来。
在佛缘的领悟下,寂源法师距离佛祖越来越近,却距离他和平常人的生活轨迹越来越远。
13岁出家遁入空门
对于寂源法师从小痴迷佛学的事情,寂源法师的父母早先也有过不少担忧。
但当他们每日看着自己的儿子逐渐与佛祖沦为一体的时候,他们也愈发清楚地知道,自家这个孩子生来便是与众不同的,他注定无法和其他平常人一样读书、工作或者结婚。
寂源法师的母亲曾对他说过,“从你很小的时候,每次带你出门,大家都说你长得聪明又漂亮。原来啊,我这个清秀漂亮的儿子,并不是这红尘俗世可以轻易挽留的,你注定会成为佛祖的弟子,你的聪慧也是佛祖给你的慧根。”
寂源法师长到十三岁的时候,别家的小孩正在学校里读中学,而寂源法师却和父母商量着想去出家。
寂源法师说,“每次读佛经、读偈语的时候,我的内心都是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充实。或许我真的是生来就与佛有缘,如今我已感受到了佛祖对我灵魂的呼唤。”
寂源法师的母亲深知这一天迟早会来。
她曾对丈夫说过,“儿子出家当和尚是迟早的事。”
于是在2003年,在家人的支持下,寂源法师来到了贵阳市黔明古寺接受剃度,从此常伴青灯古佛,正式成为一名出家人,法号为“寂源”。
十三岁的青年正是一个叛逆而又张扬的年纪,而在寂源法师这里,他却表现出一种异于常人的成熟和稳重。
黔明古寺远离城市喧嚣,青灯古寺的生活在平常人眼中寂寞难耐,然而在这清苦之中,寂源法师只觉得甘之如饴。
出家后的寂源法师仿佛找到了灵魂的归宿,皈依佛门后他的生活日常如鱼得水般安定而从容。
每天早上,寂源法师都要早早地和众人一起起床做早课,除了坐禅念经之外,寂源法师最享受的时间就是听寺里的主持讲经论道。
比起出家以前,身在佛门的寂源法师如今有更多的时机接触到佛法。
除了完成大师布置的功课之外,寂源法师每天都会抽出一段时间来继续听经和阅读经书,他对佛学的参悟和理解也随之愈加透彻。
然而佛法一事,靠的并不是学习和阅读,更多的在于个人的修持和悟性,而寂源法师本是便是极具慧根之人。
在正果的道路上,寂源法师一路突飞猛进,短短两年时间,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江西佛学院本科班。
这所佛学院是我国著名的汉语系佛教院校之一,在业内拥有很高的知名度。
寂源法师:佛学院本科毕业,受一诚长老亲传佛法
自该院校成立以来,先后为国家培养了五百多名来自国内五湖四海品学兼优的佛学人才,亦是国内诸多向佛之人的理想院校。
但因为江西佛学院的考核非常严格且标准之高,不少学生只能在这门口黯然止步。
而寂源法师只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便成为了该校学生中的一员,足以可见其慧根深厚。
当时江西佛学院的院长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一诚长老,学院里开设有南传的《清净道论》及北传的《六祖坛经》、《中国佛教史》因明、天台及戒律学等多项课程,寂源法师在这里开始了更为系统与深入的佛学研究。
即便是在人才济济的佛学院中,寂源法师也很快便凭借着出色的天赋和努力在一众学生中脱颖而出。
因成绩优异,入学院的第二年,寂源法师便得湖南衡山祝圣寺依上佛下源长老受三坛具足大戒。
作为一位戒行具足的比丘,除了要有恪守清规和崇信佛法的信念之外,首先便要经过佛教戒律中的传戒仪式。
而“三坛”传授菩萨戒,这是教仪中最为神圣的受戒仪式。
这对寂源法师的修为而言,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肯定。
随着春去秋来,寂源法师已在佛学院里度过了三年的光阴。
这一年,寂源法师已经十八岁。
一般人十八岁的年纪正准备冲刺高考,而寂源法师十八岁这年已经从江西佛学院里拿到了大学本科的毕业证书。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寂源法师一心向学,而另一边,佛学院里的一诚长老一直在默默关注着这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
在一诚长老眼中,寂源法师是一位非常谦虚刻苦的学生。
“纵然他生来便慧根深厚,许多老师也对他的学业赞不绝口,但他却从未因此而懈怠半分。如此不骄不躁,实属难得。”
一诚长老,字悟圆,乃是国内佛教鼎鼎有名的高僧。
自入世以来,众多佛教爱好者慕名前来听其讲经授课,想拜一诚长老为师的学者络绎不绝,然而自始至终却从未有人能入得一诚长老的法眼。
一来是因为一诚长老收徒的要求极高,二来一诚长老曾说,“人与人之间,尤其讲究‘缘分’二字”,偏偏寂源法师既是那天赋极高且又与一诚长老“有缘之人”。
于是在寂源法师毕业那年,一诚长老便将其收入门下,亲自教导,成为上一下诚长老临济宗的第四十六代传人。
在一诚长老的带领下,寂源法师再次领略到了佛学中的另一番奥妙。
下山弘法,23岁成为住持
在得到高僧的亲传佛法后,寂源法师已是临济宗传人,终于可以下山弘扬佛法。
临下山前,一诚长老教导寂源法师,“真正明佛法的人,会谨慎言说、举止,以免造恶因或误导大众。你应当明白,行为必有后果,若无恶因,自然无恶果,故此得失应随缘而去,如此才可自在安详。你下山之后,繁华之中,切记勿忘初衷,普度众生。”
在一诚长老的教诲之下,寂源法师认识到,佛门中人,不应单单只有对佛学的热爱,更有普度苍生的责任。
自此以后,寂源法师便将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下定决心用一生来践行自己的使命。
寂源法师弘法的道场位置,选择了他老家贵州湄潭县里一座名为“西来庵”的寺庙。
西来庵始建于明朝万历后期,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然而寂源法师刚来到这里的时候,因为战争的影响,如今的西来庵已是一副满目疮痍、无人问津的状态。
当寂源法师选择在这里立足的时候,许多人都对他的做法感到不解。
在众人看来,寂源法师有着百年难得一遇的天赋和际遇,生来便注定是佛家的弟子,他的生活应当是坐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中点化世人,而不是在如此荒凉的小庙里荒度余生。
面对众人的质疑,寂源法师只笑而不语。
在寂源法师看来,那些人声鼎沸的大庙虽好,但他却希望自己能将更多的佛学知识传递到那些佛教文化未曾到达的地方,而老家的西来庵便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早在选择西来庵为道场的时候,寂源法师就已想到了自己将来要面对的困难,他也已做好了孤独、艰苦的准备。
再者,于当地的文化而言,西来庵在历史中也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西来庵原名“朝阳寺”、“南坪庙”,“西来”二字,是清顺治年间明末遗臣、四川巡抚钱帮芑来此隐居后改名而来,意味着不再过问世俗生活。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多事之秋。
为躲避政敌的追杀,时任川黔滇巡抚权臣钱帮芑来到此地斩断红尘,出家为僧,自号“大错”,这才侥幸捡回了一条性命。
为回避奸人耳目,“朝阳寺”就此改名为“西来庵”。
而后随着明朝覆灭,不少仁人志士眼见复国无望,亦相继来到此地出家。
满清之时,统治者也接纳了佛门弟子,地方政府与出家人自此各自安好,西来庵也迎来了香火鼎盛之时。
清朝之后,国内战火连天,西来庵一度成为了附近百姓的避难之所。
直至近代时期,因西来庵坐落于偏僻之地,因此前来的香客并不在多数。
长久之下,西来庵最终不复当日辉煌,最终安于一角,无人问津。
距离寂源法师来到此地,如今已又过去了百年时间。
入目之下,只见那阴暗破落的佛堂和几颗郁郁葱葱的百年古树。
西来庵历经千年风雨,不但是历史和佛法传承的见证,更是曾经数代人的精神寄托所在。
虽年久失修,但西来庵它终究是贵州湄潭县的一大佛教圣地。
寂源法师表示,希望可以集众人之力重建西来庵,他愿意在此地弘扬佛法,一来是为了普度众生,二来也是出于保护文物古迹的原因。
得知寂源法师的想法后,当地政府对此表示非常支持,社会上很多热心人士也纷纷出钱出力,对重修西来庵一事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从各方面都给予了很大帮助。
西来庵的重建工程开展得如火如荼,在政府和百姓的支持下,西来庵摆脱了先前那般破旧不堪的局面,加固建筑,粉刷墙壁,被战争破坏后的西来庵,又重新恢复了往日的辉煌景象,庄严而又肃穆。
西来庵的重建工作完成之后,寂源法师当仁不让地成为了西来庵的新住持。
那一年,寂源法师只有23岁,是中国佛教中最年轻的一位住持。
面容清秀一心向佛
寂源法师最初刚成为西来庵住持的时候,最初来西来庵的游客只有湄潭县以及周边的地区的百姓。
但因为寂源法师佛法精深,心怀慈悲,再加上他那如女子般清秀的面容,不久后便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西来庵听住持讲经。
“中国最年轻的住持”、“面容清秀是女子”,仅仅凭着这两个标签,西来庵便吸引了大量游客。
最初来西来庵的游客,大多数都只是想观摩一下寂源法师的“佛相”风采。
但来到这里和寂源法师真正接触之后,人们才发现寂源法师佛法高深,拥有一副大慈大悲的菩萨心肠,是一位真正具有大智慧的世外高人。
后来,有越来越多的游客请寂源法师为他们指点迷津,经常有许多人特地来到西来庵听寂源法师讲课,请他为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面对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寂源法师皆来者不拒,十分耐心且细致地为这些困惑者讲解各种难题,用佛法给予他们满意的回复。
口口相传之下,寂源法师和西来庵的名气越来越大,寂源法师也成为了游客们来西来庵的必见之人。
每次寂源法师开课讲经的时候,大殿上总是座无虚席,西来庵的香火也更是日益鼎盛,但寂源法师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名利却从未动心过。
自始至终,寂源法师都牢记师傅下山前的教诲:佛学讲究,修的是心;繁华之中,勿忘初心。
官方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寂源法师》
《百度百科-贵州省湄潭西来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