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价格」煤炭石油市场分析(石油、天然气、煤炭价格“退烧)

互联网 2022-04-16 16:26:49

今天,神州网给大家普及下关于「大宗价格」煤炭石油市场分析(石油、天然气、煤炭价格“退烧)的知识。

4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监测显示,2022年4月上旬与3月下旬相比,25种产品价格上涨,21种下降,4种持平。政策效应正逐步显现,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重要能源价格“退烧”,其中,普通混煤价格大幅下探20.1%,至914元/吨,低于上月同期价格水平。

稳定能源价格有助于稳住经济基本面,更能让各类市场主体吃下“定心丸”。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综合施策,通过保供稳价配合继续用好直达货币政策工具、临时调整进出口税收进行双向调节等措施,有助于最大限度弱化生产资料价格波动带来的传导影响。

主要能源相关产品价格变化显著

4月上旬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中,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部分农产品、有色金属、化工产品、非金属建材等共计21种价格品类出现下降,此外,焦炭、聚乙烯(LLDPE,熔融指数2薄膜料)、稻米和大豆4种价格持平,共同显示出3月份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中,以主要能源商品和农产品价格领涨的势头正得到有效遏制。

数据显示,3月上旬与2月下旬相比,37种产品价格上涨,12种下降,1种持平,其中,普通混煤大涨31%至1068.1元/吨、液化石油气上涨17.4%;3月中旬与3月上旬相比,24种产品价格上涨,24种下降,2种持平,其中,普通混煤继续领涨,达7.7%,涨价势头回落;3月下旬与3月中旬相比,38种产品价格上涨,11种下降,1种持平,其中,普通混煤开始滞涨下跌,下降0.5%。

“这正是保供稳价带来的直接效果。”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对本报记者表示,现阶段,只要能够稳住煤炭价格,就能确保我国能源结构稳定,从而确保经济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稳定。

围绕煤炭稳产增产工作,2022年已然明确将再释放产能3亿吨/年,力争全国煤炭日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林伯强表示,当前要以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为首要任务,着力增强国内能源生产保障能力,切实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尤其要确保能源价格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化工产品、农产品等也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或对中下游产品生产带来价格压力。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万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3月份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最大因素来自于俄乌之间的冲突,两国作为资源大国,其对石油、天然气乃至农产品价格都有着直接影响。由此导致相关化工类产品和农产品价格同样跟随能源价格一并在3月份出现猛烈上涨,或将对中下游企业消化价格上涨形成挑战,比如已经出现终端售价上涨的新能源汽车正是受到电池原料上涨的传导影响。

以存货周转天数衡量,一般来说,上游原材料上涨反映到中下游企业盈利能力指标上的时滞期约为一个季度。应对生产资料价格大涨行情,预计将对中下游企业盈利能力构成压力,要么跟风涨价,要么牺牲利润空间。

万军建议,在政策层面做好应对,一方面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一方面降低企业成本,确保企业合理利润空间。

密切关注局势变化

在万军看来,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是推动3月PPI(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他认为,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可忽视,但从目前看,因存在时滞,其对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尚未构成直接传导。3月PPI同比上涨8.3%,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7%,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8.08个百分点。

“基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程度,要尽可能让价格波动影响降到最低。”万军认为,必须准确及时掌握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情况,作好政策预判,保持定力,采取有效手段至关重要。

国内方面则须重点强调继续综合施策。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汪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一系列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组合拳”已经逐步达到为市场“降温”的作用,包括加大对重点市场的投放,打击“投机炒作”“哄抬物价”,鼓励出口退税降低出口企业成本等举措。

“目前看大宗商品价格回落虽然有一定支撑但仍受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潜在影响,因此,要科学做好大宗商品市场周期性因素研判,尤其是准确评估疫情影响下的全球通胀预期,稳妥推进经济复苏举措。”汪浩说,从长期看,稳增长、稳就业,激发市场活力,确保经济基本面长期稳定,是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基础,此外,还需要持续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持续提升大宗商品价格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