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父亲」黄金时代温柔乡(温柔乡)

互联网 2023-01-31 15:47:36

最近很多人在问「自己的父亲」黄金时代温柔乡(温柔乡),今天神州网就「自己的父亲」黄金时代温柔乡(温柔乡)展开分析。

死如嫉恶当如厉,生不逢时甘作殇。

这句话用在2014年上映的《黄金时代》里萧红的身上最合适不过。

《黄金时代》由许鞍华执导、李樯编剧并监制、汤唯主演。电影从上映以来便争议不断,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是一部故事不生动且还拖沓的爱情悲剧,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很有深度的多视角的人物传记。

对此,我只想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还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仅仅在每个人自己的一念之间,就像《黄金时代》这部影片,无论别人给予它臭名昭著的差评,还是给予它好评不断的嘉奖。在我眼里,它都是一部深谙讽刺意味且颇具警醒作用的时代教育片。

这部影片通过一种“罗生门”式的技法,还原了著名女作家萧红一生的传奇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心灵上的震撼以及无止尽的思考,同时也为女性意识觉醒带来了启示。

其中,最值得探讨的就是萧红传奇人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陨落的,以及陨落的背后涌动着怎样的女性意识?

01萧红的一生,从一开始就能窥视到结局,她的一生注定了命运多舛

孤独的双眼沉默着,何时才会被明亮发现,躲在黑暗角落的我。

萧红的童年是灰色的,冰冷的,甚至是憎恶的。

萧红八岁时母亲离世,本来就对她不冷不热的父亲,此刻更是收起了自己的柔情,将自己的爱与关怀全部封尘,丢给了萧红一片冷漠。

我或许永远不会明白,我父亲那样的人,他对仆人,对自己的儿女, 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疏远。

童年时光,唯一给萧红带去温暖,给了她一缕光明的是她的祖父,祖父告诉她:快快长大,长大了就好了。

萧红相信外公,也相信长大后就好了,可是当她即将要长大,即将毕业时,现实狠狠的给了她一记耳光。在她中学毕业那年,父亲为她定了一门亲,逼迫她一毕业就成家。

骨子里天生带着傲气的萧红,势必不会轻易向现实低头,向所谓的世俗俯首称臣。何况她还深情的爱着自己的表哥陆哲舜。在父亲的强势逼迫下,她抛下了那个时代女性最看重的“礼义廉耻”,她扔掉了自己的闺誉和教养,跟着已经与别人成亲的表哥私奔了。

可是,私奔的欢愉总是短暂的,表哥抵不过家里的压力,抛弃了萧红,重新回归家庭。在经历了一系列落魄后,萧红也回到了家里,因为私奔事件,她让整个家族蒙羞,在父亲看来,她是“不干净的”,她的存在只会让自己被人诟病,只会让家族声名狼藉。

父亲以及家人,看不到她的委屈,看不到她的脆弱和绝望。偌大的家族,没有一个人为她拭去眼角的泪水,填满心间的柔软。他们给到她的,仅仅是冷漠、疏远和鄙夷。

有时候,人只需要一只温暖的手的触摸,就像是拥有了整个世界。我一直在等,等到绝望。这句话,应该是此刻萧红内心的呐喊,是她最想说出口的一句话。只是,她不知道这句话能对谁说。

萧红到家的当晚,父亲就下令举家离开呼兰河,悄然迁往父亲的老家——阿城乡下,自此萧红便被父亲监禁了起来。而这一监禁,就是数十月。

萧红的人生,在被监禁后,更加昏暗,更加冰冷……

02梦想是美好的,但是聚焦在现实面前时,所有的柔情都只是泡沫,所有的彩色都都只是过雨云烟

手中紧握的幸福一个接一个,像珠子一般,一颗一颗掉落地上,眼里仅存的微光,也一点一点黯淡,消失在冰冷的的黑夜。

人越是缺少什么,就越在意什么。

萧红缺少家庭,缺少温暖,缺少被爱,费尽千辛万苦,逃出监禁的她,活脱脱像一个在沙漠中命垂一线等待甘露的孤魂,她痛苦挣扎,却又无可奈何。

在被监禁数十月后,萧红再次逃离了家庭这个大囚笼,渴望被人救赎的她,投奔了自己背叛过的未婚夫汪恩甲。萧红傻傻的以为她的妥协,会换来平淡流年里的些许柔情,她能够在这儿心安理得的应付,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她的算盘终归是打错了,汪恩甲在享尽她的温柔乡后,欠下了高昂的费用,抛弃了她以及她肚子里怀着的他的孩子。

汪恩甲的离去,像一根闷棍,将萧红打入绝望,面对高昂的费用,她束手无策,为了让她还债,旅馆将她关进破旧不堪的仓库,并有意将她卖入道外圈楼。

人一旦朝现实低过一次头,就会无止尽的屈服于现实。

在经历了一列的苦不堪言后,萧红再次狩猎,这次的狩猎,她等来了萧军,萧军的到来,让她感觉抓到了救命稻草,不仅如此她还爱上了萧军,萧军是她眼中的光明,是她枯竭心灵上的一滴甘露。在与萧军相处的过程中,他们的日子过得很苦,可她甘之如饴,对生活仍旧充满向往。

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失去和背叛中活过来的萧红,内心已然病态,她敏感,无助,像一个受惊的小鸟,经不住一丝一毫的情感疏离。

当知晓萧军背叛了自己,她内心残存的柔软完全被黑暗吞噬,她麻木了,即使将燃着的烟头深陷细嫩的皮肤,她也感觉不到疼痛。她再次的把在包裹起来,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漫无目的的游离。

打倒一个人,仅需一次变故就好。萧红的世界坍塌,也是因为变故,只不过,她命运多舛,就连变故都要比常人多经历几次。

为了逃离现实,为了挽救两人的关系,萧红去到了温吞的日本。在日本的那一年,她形同失去意识的木偶,没有欢笑,没有生气,总给人一种在劫难逃的怆然。

她痛苦,寂寞,日子也飘忽不定。再一次击垮她的是第二次萧军的背叛,以及萧军为了加入游击战,也为了躲避她,躲避这份摇摇欲坠的感情,萧军也如同汪恩甲、陆哲舜般抛弃了她。

萧红不愿意分开,不愿意再次体验被人抛弃,她用尽全力的挽回,她将所有苦水全吞进肚子,只为求萧军别离开她。

然而,尽管她用力挽救,也无法改变现状,人与人一旦在情感上出现了划痕,任凭你万般小心的缝合,任凭你有着怎样的十八般武艺,任凭你有着多强大的内心,也都于事无补。因为男人的世界掺杂着的东西太多,比如面子、新鲜感、成就感……

显然,萧军在萧红这里是不可能体验到这些了。

男人的理性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已帮他做好最优的止损方案,他需要的仅仅是时机一到。

而萧红,终归是女人,且还是一个受尽冷漠,长期在冰冷中行走的女人,她太渴望爱了,太渴望被人温暖了。可是她却忘记了,她生存的时代,是一个被男权文化渗透的时代,于男人眼中,她不过是他们所有物中的附加品。一旦附加品失去了喜爱或派不上用途后,就会被垃圾一样,丢之弃之。

03电影带给我们女性的几点思考以及启示

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男权文化,从古至今,就毒瘤般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世人的脑海中,女人的喜与悲完完全全的取决于所依附的男人。

就像萧红,尽管她是风靡一时的文学界才女,不也没能逃出过这个宿命。她的几次低谷,不都是受男权文化的迫害吗,她最后的香消玉殒何尝不也是大环境下的必然宿命吗?

透过萧红,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几点结论:

第一,因是女儿身,从小就不被重视,从小就情感缺失。她渴望有人能将她从阴沟里拉起,渴望有人能够弥补内心的缺失。

第二,“女子学得好,不如嫁的好”,尽管她喜欢文学,喜欢读书,在父亲眼里,她也仅仅是一个女子。是女子就该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父亲眼里,她是谁,她喜欢什么,她喜欢的人是谁,都不重要,父亲只在意她是否嫁得好,是否家族声誉好。

第三,“男人是女人的天,男人是世界的主宰”,,萧红对这个定律深信不疑,她很勇敢,打破过规则,去争取过自己的一番天地,去对世俗拳打脚踢过,可是,她所有的行为均是由这条定律所指导。她将男性看做了救赎自己的唯一方式,将男性看做了生命存在的唯一意义。她忽略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第五层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

看完萧红的一生,不禁唏嘘不已,为她惋惜的同时,也不由得在内心泛起了丝丝涟漪。

萧红的一生,何尝不是看千千万万女性的一生。萧红的人生命题,不就是我们所有女性的人生命题吗?

就像林语堂先生说的那样: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可惜。萧红的一生,就是一辈子都在做男性的配角,也便一辈子都无法摆脱这样的宿命。

一个思想里没有自我的人,情感上没有厚度的人,如何能拥有自己的广阔天地呢?

一个女人,如果一辈子只知道臣服于男人,只知道在男人的一亩方田里看世界,那她和井底之蛙又有什么区别。

人生而为人,或许决定不了自己的性别,决定不了自己的出生,但是我们有能力决定自己看世界的眼界、丈量美好的尺度以及活出自我的美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