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万元」海欣股份最新消息(国资大股东管理缺位详解)
今天,神州网给大家普及下关于「湖南万元」海欣股份最新消息(国资大股东管理缺位详解)的知识。
海欣股份(600851.SH)虽是一家老牌的上市公司,但近年来主营业务凋零,转型业务迟迟未有起色,依赖于当年的副董事长、总裁袁永林时期投资长江证券和长信基金的投资收益得以度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上市高管的薪酬待遇大幅度增加。究其原因,在于海欣股份的股权非常分散,没有绝对控股股东,在公司治理方面,缺少股东、董事会、管理层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内部人”控制。
湖南国资成为第一大股东
在2015年之前,海欣股份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虽然有变化,但基本保持稳定,而且,虽然这些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不高,但由于结构稳定,且基本上是海欣股份的发起股东,自成立的时候起就一直互相合作,因此董事会的结构也比较稳定,不同股东之间也互相牵制,所以,董事会的运作虽然不一定高效,但是基本能够满足上市公司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互相制衡。经理层中的大多数人员也是从海欣股份提拔或者是从股东单位调任。
2016年2月份开始,深圳凝瑞投资管理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深圳凝瑞”)成为海欣股份的第二大股东,股东结构开始发生变化;2016年年报中,第四大股东为深圳市惠和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惠和基金惠和2号证券投资基金(下称“深圳惠和2号”),其与深圳凝瑞为一致行动人。根据年报,两者合计持股比例超过了原第一大股东上海松江洞泾工业公司。深圳凝瑞的股东为湖南省财信引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湖南省财信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最终实际控制人为湖南省人民政府。
2018年,深圳市华联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下称 “深圳华联发展”)进入海欣股份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虽然持股比例只有4.97%。深圳华联发展的股东为深圳华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华联发展集团”)和深圳市华联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经过股权穿透,最终实际控制人疑似为自然人董炳根,而董炳根曾经担任华联控股(000036.SZ)的董事长,但此后从大多数公司的资料中退出。深圳华联发展进入海欣股份,显然不太可能与深圳凝瑞争夺控制权,权当是希望能获得重大影响力的一项投资。
从2016年开始,随着大股东结构的变化,董事会构成也不断发生变化。来自深圳凝瑞的孟文波出任董事长,来自湖南高校的王红艳和周兰担任独立董事,而看起来跟所有大股东都没有关系的应政和包遂进入了董事会,应政同时担任海欣股份的总裁,包遂担任副总裁。应政曾任浙江省地质矿产厅第一地质大队的会计和计划财务科长、浙江省海华集团房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金基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百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百大集团”)副总经理和杭州百大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到海欣股份之前为百大集团第八届董事会董事、总经理、党委书记。包遂曾任江西汪氏蜂蜜果冻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西省轩辕春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西小蓝丰溢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以及江西幸福里国际养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8年7月,不满两年也未到任期,孟文波请辞;2019年2月,来自湖南财信下属的财富证券党委委员、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皮展出任海欣股份的董事长,但是在2020年1月份换届的时候没有续任,改由湖南财信下属的湖南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湖南省长株潭试验区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董事长费敏华出任海欣股份的董事长。
短短几年,代表实际第一大股东湖南财信的董事长如走马灯般更换,而经理层则如铁打一般纹丝不动。
公司业务发展平平
2016年以来,海欣股份的业务没有大的起色,其赖以起家的长毛绒纺织业务,一直在处置清理的过程中,主营业务收入长期徘徊在10亿元左右。
根据公司2016-2018年年报,其主营业务如此表述: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有长毛绒面料及服装的生产和销售,医药产品的制造和销售,金融投资,工业厂房和物业出租管理等。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和经营模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从海欣股份的业务来看,金融板块是证券公司及基金公司自主经营,工业厂房和物业出租收取租金,公司经理层无需太大的投入;医药板块中赣南海欣、西安海欣、海欣医药和海欣生物是控股或者联营合营公司,需要经理层的努力,而苏中制药则是参股公司,与金融板块一样,跟海欣股份的经理层关系不大;纺织板块是海欣股份起家的业务,需要经理层的能力,但最近几年在整个公司中所占的业绩比重不大。从业务角度看,海欣股份经理层在A股上市公司中应该是比较轻松的管理层:坐等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的分红,坐收厂房物业租金。
这从海欣股份的利润中也可见一斑。2018年度,其纺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68亿元,合并净利润119.14万元;医药板块实现营业收入6.04 亿元,合并净利润3061.9万元(不含苏中制药1457.88万元);金融投资实现净收益8599.9万元;房产物业板块实现营业收入8676.03万元,实现合并净利润4125万元。在整个2018年的净利润中,除了金融板块、房产物业板块,通过经理层努力实现的净利润为3181.04万元,占比在20%左右。
2017年度,海欣股份纺织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53亿元,剔除已关停的南海长毛绒以及海欣丽宁服饰等不可比因素后,纺织板块实现经营利润605万元;医药板块实现营业收入5.67亿元,合并净利润816万元;金融投资实现净收益1.07亿元;房产物业板块(含停产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15万元,合并净利润3539.12万元。同样,经理层能够影响到的净利润也很少,为1421万元,与金融投资的1.07亿元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公司经理层自身的薪酬,却一直不断地增长。根据年报披露的数据,2016年公司高管薪酬总额为585.26万元,2017年为756.20万元,2018年为1456.30万元。以公司总裁应政为例,其2017年薪酬为154.30万元,而2018年则为431.80万元。
湖南国资管理难言到位
虽然海欣股份不存在控股股东,但深圳凝瑞为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旗下公司,而该集团系湖南省唯一的省级地方金融控股平台。也就是说,湖南财信的资金,是湖南国有资本,涉及湖南国有资本管理的问题。截至目前,湖南财信斥资10多亿元成为了海欣股份的第一大财务投资股东,导致该部分国有资本事实上游离于国资监管体系之外。
第一个问题是:成为海欣股份第一大股东的决策是怎么做出的?10多亿元对于湖南财信来说,也许不算多,但是不管多少,都是国有资本。跨省成为异地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应归为国有企业的重大事项。这一决策履行了“三重一大”的规定程序了吗?如果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独断专行,则应该追究其责任。如果是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则决策的依据是什么?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少从2016年到现在,湖南财信成为海欣股份的实际第一大股东后,上述因素都不明朗。
第二个问题是:成为海欣股份第一大股东后,如何履行后续国有资本管理的职责?从2016年至今,湖南财信作为实际的第一大股东,就是先后委派了孟文波、皮展和费敏华三位董事长。这里面涉及到很多国有资本管理的程序和人事问题,比如,2016年应政和包遂成为海欣股份董事和高管,如果是代表湖南财信的董事,那么,湖南财信是如何选任的?人选进行公示了吗?按照国有企业的规定,重要人事变动都需要经过党委会审议通过,这些程序履行了吗?如果不是代表湖南财信,海欣股份怎么会在董事会和经理层重组中选聘并不相关 的人员?此外,后续国有资本管理中,委派的董事是否履行了重大事项的事先汇报,取得股东的授权后参加海欣股份的董事会并履行股东权利和义务,包括董事会对经理层薪酬方案的授权?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对国有资本管理进行业绩考核?从深圳凝瑞成为海欣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后,无论是从股价表现还是海欣股份的财务业绩和现金分红,都非常低,那么,湖南财信的主管部门对湖南财信、湖南财信对深圳凝瑞、深圳凝瑞对海欣股份的业绩进行层层考核了吗?虽然深圳凝瑞不是海欣股份的绝对控制人,但是,至少应该作为第一大股东履行相应的股东权利,包括通过委派的董事对海欣股份的业绩考进行核的权利。从2016年到现在,该项国有资本作为财务投资来看,似乎不算成功。那么,是否应该追责?
第四个问题是:还有多少类似的国有资本游离于监管之外?国有资本名义是国家所有,但由于缺乏具体责任人,从而留下管理漏洞。各国有资本的管理部门以及湖南财信这样的直接管理主体,应以此为鉴,查清类似的国有资本总量,加强国有资本管理,提升国有资本的管理效率。对于湖南财信,需要反思类似国有资本投资的决策、后续管理、业绩考核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缺陷,切实履行好国有资本的管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