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是」黄金堂(黄金堂 钟玲灵)

互联网 2023-01-31 15:48:18

最近很多人在问「曾国藩的是」黄金堂(黄金堂 钟玲灵),今天神州网就「曾国藩的是」黄金堂(黄金堂 钟玲灵)展开分析。

今天我们讲第二页,这里我就来解释为什么作者前面说,曾府有百十间房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他写道曾府中心建筑叫做黄金堂,历史上这个黄金堂是曾家的新宅,建于1848年,1851年11月了他们家才搬进来住,也就住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而前面所说的白杨坪的这个宅子叫做白玉堂,是老宅。 两座房子不在同一个地方,大概隔着十多里路。作者有意将两者合为一体,是为了避免读者混淆,所以才说他们家有百十间房。

下面看我们就知道了,原来是曾国藩母亲江氏过世了,介绍了家中怎样祭奠的。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儿女们所写的这个挽联,尤其是上联:断杼教儿四十年,是乡邦秀才,金殿卿贰。断杼教儿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孟子小时候家境贫寒,靠母亲纺线织布维持生活。有一次,孟子读书不耐烦了,就逃学跑回家,这时他母亲正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气得拿起剪子就把刚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剪断了,让孟子将断了的线重新接上。可是,几百根线全剪断了,怎么可能还能接得上?于是孟母教育孟子说:学习就像织布,靠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不能截断,截断了就接续不上。逃学就如同断机杼,线断了,布也织不成;而常常逃学,学习必然半途而废。从那以后,孟子牢记母亲的教导,他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伟大的大学问家。

这里用这个典故,表达曾国藩对母亲谆谆教诲的感激,没有母亲,曾国藩怎么能一路考取功名,从一个偏僻地方的小秀才到高中进士官拜侍郎,进入国家的领导阶层。下联“扁舟哭母二千里,正鄱阳浪恶,衡岳云愁”这非常好懂,说的是曾国藩闻听凶信,乘船极速往家里赶,经过鄱阳湖入长江,疾行在衡岳大地,心情无比沉重。

接下来作者写到三位官员送的祭幛,文字的编排非常有意思,第一位的是长沙的知府,也就是市长,在清朝地方上行政级别主要分为省-府-县。再次强调曾国藩家乡是在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写到这位知府送的祭幛,作者先写面料:加厚黑色哈拉呢,然后写题字“懿德永在”,最后写落款“从四品衔长沙知府梅不疑”。第二位是长沙府的教育局官员,先介绍官职人名,再描述面料奶白色杭纺,最后是题字“风范长存”,第三位是先介绍面料,再题字,最后描述落款。这些元素好像排列组合,不落于重复。第三位这位湘乡县的知县,相当于县长,他叫朱孙贻。这个人这里需要重点提一提。

朱孙贻在整部小说只出场过一次,是在后面的教场练兵,但是没有一句台词,在这里了也只是点了一下。光读小说你很容易忽略他,但说到湘军的创始人,很多人以为是曾国藩,实则是这位朱孙贻。他不是湖南人,老家在现在的江西樟树。早年间任刑部主事,也算与曾国藩有过交集。但两人一个六品一个二品,交往当然也不算很深。后来朱孙贻捐了个地方官,在长沙任知县,任满后又到了湘乡县,成了曾国藩家乡的父母官,两人的关系一下子熟络起来。他还称曾国藩父亲为老太爷。

朱孙贻在任期间的政绩还是比较突出的,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他看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虽然还未进入湖南,但针对当地的天地会骚乱,组织起来团练武装,取得了显著成果,召集了罗泽南、刘蓉、王錱这些骨干成员,在1852年组成了左中右三营,可以说这时候湘军的雏形就已经开始形成了。1853年曾国藩受命组织团练,他并不是从零开始,他也是拿来主义拿了个现成,算占了点便宜。所以《清史稿》很公允,这样评价:“朱孙贻提倡团练,振兴人材,实为湘军肇基”。后来他做的比较出名的是曾国藩在江西受困,他带领部队首次出省应战,名正言顺地第一次打出湘军的名号,再后来他去了四川,从此就脱离了湘军的主力,他的名气也就没其他将领那么高。回到原文,朱孙贻在曾国藩父母前自称小侄,可见他们关系有多好。作为知县在当地推行税收制度改革,曾国藩的父亲以第一号乡绅的身份还亲自站台支持。

下面书上说到湘乡县四十三个都的团练总领送来的各色绸缎绒呢,昨天我们不是说湘乡县有44个都,这里怎么是43个?先留个悬念。

第二页最后这一段就出现了本书的第一位人物,注意看描述,六十二三岁、满头白发、面无表情、颓坐着。这便是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因为夫人去世,他心情非常的沉痛。作者介绍曾家祖籍衡州,是在清初迁到荷叶塘这个地方,过了许久了才被当地人承认,被承认是因为第一人丁兴旺族人众多,第二是家庭比较富裕有了钱。曾国藩的祖父叫曾玉屏,他们家族称为星冈公,年少时放荡不羁,不学无术,35岁突然幡然醒悟,凭着自己务农的天赋和努力,让家族从农民变成了小地主,仓廪实而知礼节,星冈公为了改变家族世代为农的基因,决定让儿子读书参加科举,争取做官,可惜作为长子的曾麟书头脑不太灵光,不是这块料,居然考了十七次童子试才在四十三岁仅仅中了秀才,只通过了资格赛,你想这期间曾玉屏遭受了多少旁人的嘲讽和取笑,但他坚信“人定胜天”。由于儿子年龄已经比较大了,星冈公把希望寄托在孙子身上。结果曾国藩虽然也考了七次才中秀才,但后面比较顺利,高中进士,点中翰林,彻底改变了家族命运。曾国藩的祖父是在1849年过世的,这个时候曾国藩已经是礼部右侍郎,可以说他的祖父看到家族的起飞,这一生算是得偿所愿、功德圆满了。

曾国藩对自己的祖父也是异常的崇拜,包括非常有名的《曾氏家训》,它不仅仅是讲述自己的见解,更多的是对祖父治家理念的归纳总结,说是祖父语录都毫不为过。

总结这第二页,虽然作者一笔带过,但是一位湘军奠基人,一位曾家奠基人都是非常重要,我们不能轻易忽略,他们对曾国藩的事业都有重要的影响。